第七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
字號:
播種“綠色”,收穫“金色”

  時間:2008-06-25 14:33    來源:     
 
 

        菜博會打的是“綠色牌”,收穫的是沉甸甸的“金色希望”:從最初單純地宣傳推介壽光,到成為壽光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菜博會創造的種種奇跡,昭示了農業絕不是弱質産業。只要農民與科技緊緊“抱成團”,走科技興農之路,破解“三農”難題就有了“金鑰匙”。

        拉動城建的“引擎”

        借助菜博會的品牌效應,山東壽光市以“創建衛生城、國家環保模範城、全國文明城”為動力,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經營,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城建水準在整體上不斷上檔升級。
 
        城市是現代文明的載體,而菜博會成為拉動城市建設的“高速引擎”。
 
        在會展經濟的助動下,壽光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幾年前的小縣城已逐漸被一個現代化的中等城市所取代:依託碧波盪漾的母親河———彌河,佔地5800畝,集農業觀光、歷史文化展示、會展、休閒娛樂健身、旅遊于一體的壽光生態農業觀光園雛形已現;改造後的銀海路集金融、商貿、購物、休閒于一身,風景如畫,被譽為“壽光第一景觀大道”;“壽光步行街”———渤海路兩側店舖林立,商賈雲集,遊人如織,設施配套齊全;城市垃圾處理場和污水處理場一期工程已竣工;聖城中央花園、文化名園、美林花園、現代商住小區等房地産項目拔地而起;城市綠化面積不斷增加,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綠色”換來的,是“山東省園林城市”稱號和“山東省最適宜人居環境獎”。

         城鄉互動的“助推器”

         徜徉壽光大地,給人感觸頗深的是城鄉的協調與互動發展。
   
         近年來,壽光堅持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先後投入10億余元加強農村道路、電網改造、水利及環保等基礎設施,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等級柏油路;近90%的農戶安裝了暖氣,基本實現戶戶通有線電視、自來水和固定電話,近90%的農戶擁有農用車或摩托車;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90%以上的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50%以上的農民參加農村養老保險,城市化水準近40%……城鄉一體化帶來農民、市民“一體化”,一批具有時代特徵的“小康村、文化村、科技村、生態村”似雨後春筍不斷涌現。
 
        菜博會打的是“綠色牌”,收穫的卻是沉甸甸的“金色希望”:從最初單純地宣傳推介壽光,到成為壽光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菜博會創造的種種奇跡,昭示了農業絕不是弱質産業。只要農民與科技緊緊“抱成團”,走科技興農之路,破解“三農”難題就有了“金鑰匙”。
 
        連續舉辦了6屆的菜博會屆屆紅火,綠色與科技有機結合,全面提高了農業效益。
 
        僅蔬菜一項,農民年每人平均收入3000多元,真正實現了“一畝地裏奔小康”;菜博會牽手大市場,在壽光形成內外相通、遍佈城鄉的流通網路,各類購銷公司、經紀公司、運銷專業戶等仲介組織發展到1.7萬家,流通大軍10萬人;80%的農戶進入農業産業化經營體系,農産品商品率逾90%。

        説起菜博會效應,壽光市委副書記楊德峰説,菜博會促進了農民素質的提高,推動了農業産業化、標準化、國際化的進程。同時,菜博會吸引大批人流、物流、資訊流和資金流,擴大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提升城市形象,推動了全市一、二、三産業的融合,為創建現代化城市、構建和諧新壽光注入了活力。

        打造奇妙的蔬菜王國

        你見過一點五萬個菜國組成的“樹”嗎?你見過直徑半米重達九十公斤的大南瓜嗎?要不是在第六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博覽會親眼所見,記者也難以相信這是真的。
來到此間正在舉辦的國際蔬菜博覽會,就像進入了一個奇妙的蔬菜王國。這裡所有的廊、臺、亭、榭等賞心悅目的景點,都是由蔬菜組成的,共用五萬公斤新鮮蔬菜和二十四萬盆蔬菜盆景,這些數字有些可以衝擊世界吉尼斯紀錄。

        “菜樹林”VS“巨瓜園”
為增強蔬菜展品的視覺衝擊效果,今年蔬菜博覽會C展廳內,除了巨型南瓜的數量增加到了二十多棵外,還新增了“星象”十足的木瓜、佛手瓜等品種,組成了以果大見長的“巨瓜園”。去年神奇的番茄樹,今年有了更多的夥伴,西瓜、黃瓜、茄子等“蔬菜樹”數量品種都有所增加,六十多棵“蔬菜樹”組成的“菜樹林”,成為本屆蔬菜博覽會的又一大看點。

       壽光蔬菜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顧問張嘉慶指著長長的蛇瓜自豪地説,“世界吉尼斯記錄記載的蛇瓜最長的達二點八六米,我們的蛇瓜已長到兩米半多了;黃瓜結果最多的記錄在日本,單株挂果四千六百根,我們的黃瓜樹能結四千五百多根,且'樹'冠面積達六十多平方米。”

        蔬菜景點VS文化長廊
   
        頭頂是菜,腳下是菜,紅墻碧瓦也是菜,遊覽于蔬菜博覽會展覽大廳裏,令人目不暇接。整個大展廳內園林景點由上屆二十多個增加到上百個,是歷屆蔬菜博覽會數量最多、展示水準最高的一次。組成展廳內的所有景點,一共用了二十四萬盆盆栽蔬菜和五萬公斤鮮菜。

        在蔬菜博覽會觀光展廳內,“玉高銀剎”等失蹤多年的壽光景觀得以生機勃勃的再現,鮮活的蔬菜簇擁著一幅氣勢恢弘的文化長卷。觀光展廳的設計者介紹説,與往年相比,今年觀光展廳的主要景點更加突出中國傳統的民俗文化、農耕文化和壽光的歷史、自然文化遺産。設計者的設計理念,讓與會的中外來賓在中國和壽光的歷史文化長卷中感悟到中國和壽光農業近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和不斷增長的高科技含量。

        與第六屆中國(壽光)蔬菜博覽會同時舉行的第二屆壽光蔬菜文化藝術節和賈思勰農學思想研討會,使會展內涵更加豐富,更聚人氣,更加顯現了“中國蔬菜之鄉”的文化底蘊。

 
編輯:陳寧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