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
字號:
蔬菜是“文化”,種菜是“藝術”

  時間:2008-06-25 14:32    來源:     
 
 

        壽光,一代農聖賈思勰的故鄉,《齊民要術》誕生地。壽光的光熱水土適合蔬菜種植,壽光人的“種菜經”更值得借鑒作為我國目前惟一的國際性蔬菜專業品牌展會,壽光菜博會正日益成為全面展示國內外最新科技成果和優質農産品的窗口。壽光市市長劉中會説,從區域品牌到國際品牌,壽光蔬菜産業發展不是簡單的增長,而是質的飛躍。

        蔬菜,綴滿科技

       上世紀80年代末,三元朱村發明的冬暖式蔬菜大棚,讓大江南北變得春色滿園。從此,蔬菜種植的大規模生産成為現實,繼而推動蔬菜的專業化、集約化經營。

  作為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壽光在種子培育、大範圍種植、統一的格式化管理和集中銷售等各個環節,完整貫徹産業化技術標準,為品牌的鑄造不斷積蓄勢能。從廣泛引進名、優、稀、特品種,到新技術、新成果、新種植理念的引進推廣,經過10餘年的發展,壽光蔬菜綴滿了科技新概念,已成為一個成熟産業。

  近年來,壽光蔬菜以無公害蔬菜為發展方向,走標準化、國際化生産路子,始終引領蔬菜生産的新潮流,代表了國內乃至國際先進水準。該市先後引進美國、以色列、荷蘭等30多個國家的千余個蔬菜品種和400多項農業新技術,成為名副其實的“蔬菜聯合國”。目前,壽光無公害蔬菜基地面積發展到80萬畝,年産無公害蔬菜40億公斤。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資訊交流中心,可輻射全國200多個大中城市並出口10多個國家和地區。

        品牌,輻射國際

       在壽光蔬菜生産進入標準化平臺之後,各方競爭的焦點就集中體現在高技術的核心競爭力上。世界先進的蔬菜培育、種植、園藝等技術逐漸流入,使得壽光成為農業高新技術的角逐平臺,而這種高技術的應用又使得壽光蔬菜的種植充滿了科學的生命力。

  高度配套的物流系統,使行銷的全過程得到了保障。一個完整的物流系統,讓壽光蔬菜的市場資訊高濃度、超時空地向世界各地輻射。
 
     據統計,上屆菜博會共吸引全國30個省區市和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涵蓋種苗、生産資料、農機具、種植技術和設備、加工機械、深加工産品等方方面面,參觀人數達71.6萬。這種市場資訊的大量集聚和沉澱,讓壽光這個地域性的名字與蔬菜産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區域品牌。

  獨特的創新力和新技術的應用,使得壽光農民不斷尋求産品的差別性,體現在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變。

  壽光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發祥地,大棚果蔬培育技術、植物蔬菜等都是壽光的金字招牌。壽光蔬菜在單産的增加、營養含量的豐富、産品色澤的美化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壽光的工廠化育苗、生物組培、無土栽培、植物“克隆”等世界蔬菜産業前沿技術,體現出“精”的特點;新成果在形式上增加變數,立體化種植,單體變異都有創新。對這種差別性的尋求,讓整個壽光充滿了創新的活力。

        菜鄉,凸顯文化

         蔬菜是文化,種菜是藝術。從第六屆壽光菜博會的一幕幕景觀可以得到答案:各展廳採取展位與實地栽培相結合的模式,集中展示代表中國乃至世界蔬菜産業前沿的高效農業、設施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15萬平方米的展覽大廳,除令人嘆為觀止的“蔬菜大觀園”外,還有常規土培、基質栽培、水培、立體栽培、網架種植等蔬菜種植模式;新技術展廳中,有自動化播種車間、自控溫控系統、鈉燈補光系統、微霧系統等;用1000多個品種、24萬盆盆栽蔬菜組成的亭臺廊榭、高山飛瀑等上百個園林景點,各具特色,異彩紛呈,讓人們在學習新技術、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時,充分領略壽光蔬菜生産所蘊含的豐厚內涵。此外,還有“蔬菜園林”、“菜樹林”、種植模式和新技術、廚藝雕刻、農業觀光等搶眼的內容。

  壽光蔬菜不僅提升經濟價值,同時産生出獨特的文化效應。大規模的生産,全方位的參與,使壽光的市場資訊大都與蔬菜生産密切關聯,在完整統一的蔬菜市場資訊中又不斷分解出各種細化的資訊。如此迴圈,整個壽光地區都浸潤在濃厚的蔬菜文化氛圍中。依託壽光的文化資源優勢,精心演繹蔬菜文化,已經成為菜博會的一大“看點”。一系列獨具“菜鄉”特色的文化藝術活動,都給菜博會添色不少。

 
編輯:陳寧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