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
字號:
臺灣有機蔬菜發展的啟示

  時間:2006-01-11 12:08    來源:     
 
        臺灣是我國發展有機蔬菜最早的省份之一,在有蔬菜生産、驗證和檢測以及有機蔬菜産品的銷售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操作方式,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全國有機蔬菜的發展提供借鑒。

1 臺灣有機蔬菜發展的背景

      20世紀50年代之後,世界化工工業得到迅猛發展,農業生産中化學肥料、殺蟲劑、除草劑、生長激素等被過度的使用,在促進農作物增産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臺灣省也不例外,因為島內土地狹小,農業資源有限,化學污染尤其明顯,促使了對自然農耕生産方式的逐步重視。另一方面,生活水準的提高使市民對飲食環境良好,土、水不受污染,不施任何化肥、化學農藥條件下生産出來的産品,不含化學藥劑、有害重金屬,硝酸鹽含量低,富含礦物質和纖維素養,風味佳、營養高,容易被 大家接受。

2 臺灣有機蔬菜發展的歷程

      臺灣有機農業研究工作始於1989年,當時在省農業廳和農業委員會的支援下開展了一系列的基礎研究。1995年省農業廳正式以政府行為積極推動有機水稻、蔬菜、茶果的生産。至1999年有機栽培面積576hm2,註冊的200多個有機農場遍佈全島,其中大部分以有機蔬菜生産為主,有機蔬菜栽培面積佔全島蔬菜總面積的千分之六。可以認為有機蔬菜的生産已經跨過了試驗時期,步入了穩步發展的實際生産階段。

3 臺灣發展有機蔬菜的經驗

3.1健全的有機蔬菜認證檢測機構

     “有機農業産銷經營協會”是經省農委會批准設立的中立性有機農業認證機構,負責蔬菜等農産品和農場的檢驗認證工作。該協會設有第三中評審委員會,有15位評審委員,60多位有機驗證檢驗師和200多位有機驗證檢驗員。協會積極為有機農業的發展服務,努力實現“四流”功能,即:(1)心流:提倡精神改造和物質建設同步,共創有機生活。(2)資訊流:建立産銷資訊網,提供高效的資訊服務。(3)物流:協助運銷,促進産銷一體化。(4)金流:推動電子交易制度保障産銷權益。除此之外,協會積極倡導“四化”運動,即心靈有機化;土地有機化;食物有機化和生活有機化。

3.2 嚴格詳盡的有機農業實施準則

      同協會發起並在其他有關單位的協助下,于1998年制定了“有機農業實施準則”(簡稱OAS),所有會員包括個體、集團、合作社團的委員,必須依照准則進行有機蔬菜的生産,才能取得被驗證的資格。OAS總計十一章,對有機農業定義,生産者資格、有機農場資格驗證,銷售準則和生産準則等許多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和規定,規範了採購蔬菜生産、加工、銷售的全部過程。

3.3 比較完善的有機蔬菜銷售體系

      為了讓生産的有機蔬菜能儘快的到達消費者手中,使有機蔬菜生産者和銷售者都有利可圖,必須建立完善快捷的銷售網路。華中有機物流中心和遍佈全島的200多個有機蔬菜專賣店承擔著有機蔬菜的採購、交易和銷售工作。生産者將有機蔬菜産品運入物流中心交易後,由物流中心利用低溫冷藏車負責將産品送到各專賣店。消費者可以放心地在經過資格認定的有機蔬菜專賣店內選購有機蔬菜産品。物流中心還可以依據消費者的直接定購將産品送到消費者家中。為了進一步完善有機蔬菜的運銷網路,協會正醞釀建立北、中、南三大有機蔬菜物流中心,以便使銷售體系更加合理、高效。

3.4 生産過程和市場銷售的監督管理制度

      有機農場和專賣店雖然取得了資格認證,但不能保證在有機蔬菜生産銷售過程中的弄虛作假行為,這就需要驗證檢驗員定期或不定期的去田間、專賣店查訪,並進行有機蔬菜生産環境和有機蔬菜産品的測試檢驗,確保有機蔬菜的品質。

      因為有機蔬菜銷售有利可圖,造成了市場上許多偽劣産品的出現,擾亂了有機蔬菜産品的銷售,為此,協會對未取得有機産品認證資格和標章的有機蔬菜予以取締,驗證檢驗員和監督管理制度在市場監管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編輯:妮妮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