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
字號:
農業産業化

  時間:2006-04-11 11:17    來源:     
 
       壽光市總面積2180平方公里,轄16處鎮、街道,人口100萬,是全國農業産業化起步較早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壽光市從實際出發,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農業産業化、標準化、國際化進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了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連續八次躋身全國農村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三年排名提升47個位次,農業增加值列全國第19位。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列第38位。2005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231.2億元,財政總收入19.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55%和37.4%;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5566元,比上年增加550元;各類存款餘額163.1億元,比年初凈增27.3億元。

     一、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根據農業資源分佈特點和農民傳統的種植習慣,優化調整農業內部結構。中南部鄉鎮,集中發展高效經濟作物,突出抓好大棚菜、大田菜和出口創匯蔬菜生産,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80萬畝,冬暖式大棚30萬個,形成了萬畝辣椒、萬畝番茄、萬畝香瓜、萬畝韭菜和3000多畝無土栽培蔬菜等十幾個成方連片的蔬菜基地。蔬菜成為我市最具競爭力的特色産業。北部鄉鎮,重點抓好冬棗整合集聚管理、海淡水養殖、鹽業生産等高效産業。2005年,全市完成鹽産量200多萬噸,海淡水養殖10萬多畝,種植速生楊10萬畝,發展標準化飼養小區1200個。培植起了蔬菜、果品、水産、畜牧等五大主導産業,農業生産基本實現了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産、規模化經營。

  二、加快科技創新推廣,提高農産品科技含量

  一是健全完善了農業科技推廣網路。全市發展了10處農業技術培訓中心和職業技術學校,建立了19處鄉鎮科普學校,350處村級農民文化夜校。國家科技部在壽光建設了星火技術蔬菜行業培訓中心,形成了以市屬培訓中心為骨幹,鄉鎮科普學校為紐帶,村級農民夜校為基礎的社會化綜合培訓網路。組建了140多家農業協會等經濟合作組織,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和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全市農村基層幹部和95%以上的農民掌握了2門以上農業新技術,科技在農業增長中的貢獻率達65%。二是建設農業示範基地。吸引瑞士先正達、以色列海澤拉、荷蘭瑞克斯旺等世界知名種業公司在我市建立了10處菜果新品種實驗示範基地,建設了5個國家、省級農業示範基地和500多個農業示範區,先後引進推廣了200多項國內外新技術、1000多個新品種和立體栽培、無土栽培等30多種種植新模式,大棚蔬菜平均畝效益達到1.5萬元以上,出現了一批5萬元田和10萬元田,全市農業先進技術和良種覆蓋面分別達到95%和98%。三是借助菜博會,抓好科技成果推廣。從2000年開始,連續成功舉辦了六屆國際蔬菜博覽會,菜博會已成為全國五大農業展會之一,被商務部批准為年度例會。其中,去年的菜博會有106萬人到會參觀,農民佔到了80%以上,匯集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名優農産品新品種1000多個。菜博會架起了農民與農業高新技術、農産品與市場對接的橋梁,使廣大農民解放了思想,拓寬了致富門路,進一步提高了科技素質和文化水準。

  三、加強檢測監控,提高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

  在無公害蔬菜基地內認真落實了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配備檢測儀器、統一制度規範、統一包裝標識銷售等管理制度,制定出臺了綠色食品蔬菜、畜牧等品質標準和考核獎懲辦法,引導群眾全面推廣標準化措施,重點把握農藥、獸藥、魚藥等衛生安全應用標準,全市優質農産品基地面積達60多萬畝。加強品質檢測監控。建設了市農副産品品質檢測中心和19處鄉鎮蔬菜品質速測室,完善了蔬菜、畜牧兩套農産品品質檢測網路。加大農産品品質監控力度,在農業部農産品品質抽檢中,壽光市蔬菜檢測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抓好農資市場治理整頓,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和坑農害農行為。建成了140多家農資超市,實行配送經營,嚴把生資品質。同時,加強農業環境污染治理,建設了一批污水處理工程。繼續抓好農産品基地認定、産品認證和商標註冊,新增無公害農産品基地26萬畝,註冊農産品商標30多個。壽光市被確定為全國無公害農産品生産示範基地縣達標單位和八大農産品品質監管試點城市之一。

  四、培植龍頭企業,提高農業産業化經營水準

  龍頭企業一頭連著基地、農戶,一頭連著市場,是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的關鍵。工作中,在稅收、信貸、土地、出口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援,實行扶優扶強壯大一批,招商引資新建一批,嫁接改造盤活一批,發展了一批高科技、實力強、輻射帶動面廣的龍頭企業群體,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4家。全市龍頭企業總量達到320多家,帶動農戶10多萬戶。積極發展“企業加基地帶農戶”的經營模式,引導企業通過建立自屬的農産品基地,與農戶簽訂産銷協議,發展訂單、合同種養,推進了農業農場化、農民職工化、生産基地化和産品標準化進程。

  五、培育完善市場體系,搞活農産品流通
  
         多年來,我們注重圍繞生産,建市場,抓流通,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自1983年建設壽光蔬菜批發市場以來,先後投資3億元對市場進行擴(改)建,市場面積擴大到680畝,年交易額28億元,銷售範圍輻射全國30個省市區和近10個國家。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已成為全國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資訊交流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與深圳農産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組建了壽光蔬菜批發市場有限公司,新建了農産品電子拍賣大廳、物流配送中心,在國內率先實行了無公害蔬菜電子拍賣交易,日拍賣蔬菜300多噸。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蔬菜批發市場為骨幹,以農資市場、種子市場和鄉鎮“十大菜果”專業市場為支撐,各類購銷公司、經紀公司、運銷專業戶等1.7萬個仲介組織為基礎的農産品銷售網路,流通大軍發展到近10萬人,搞活了農産品市場流通,帶動了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更快發展。
 

編輯:妮妮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