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
字號:
臺灣代表參觀棲霞創業園 探討兩岸共同合作前景

  時間:2006-04-23 09:23    來源:     
 
 

  台灣網4月22日棲霞消息 來自臺灣省各級農會、各農業協會、農業企業的代表昨天下午到山東省棲霞參觀了臺灣農民創業園。農業部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李永華、棲霞市市長李寧及臺灣省農會總幹事張永成分別介紹了棲霞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有關情況及合作前景。



農業部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李永華在臺灣農民創業園區接受記者採訪

  李永華副部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設立臺灣農民創業園,應該基於以下幾個考慮,第一,市場運作的原則,第二,優勢互補的原則,第三,通過島內的組織,來帶動他們的個體,進入我們的市場來發展。個體的任何一個農民,在這個世界上都很難發展起來,必須通過組織形式,和我們當地的優勢結合起來以後,才能得到穩定、可靠、快捷的發展。在棲霞市桃村設立臺灣農民創業園是“惠及臺灣同胞的15項政策措施”中的一項重要舉措。這次的臺灣農民創業園,都在國家現有的開發區之內,基礎條件基本做好了,再一延伸,則交通、通訊等方面都能解決。而且這個地方本來就是交通非常便利的,從這裡到煙臺飛機場的港口,只有15分鐘的車程。另外還有火車,非常的方便。選擇棲霞設立臺灣農民創業園,是希望和我們這邊北方的農業技術、資源相結合,通過品種改良,使他們新的品種更適應我們北方人的消費口味。使他們的農業技術在我們北方市場也得到發揮,得到提高。而兩岸通過這樣的合作,可以共同地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提高兩岸農業技術水準。



棲霞市市長李寧接受記者訪問

  棲霞市市長李寧簡要地介紹了棲霞目前吸引臺資的情況。在棲霞,現在已經有37家臺資企業,其中最早的是93年到棲霞投資的,現在集中食品加工業有17家,這17家臺資企業在棲霞發展得非常好。其他的臺資企業有機械製造業和電子資訊業。對於未來的合作領域,我們主要圍繞農産品的品種基地和研發基地,圍繞農副産品的深加工,農業教育和休閒旅遊觀光等方面。



臺灣省農會總幹事張永成在棲霞臺灣農民創業園接受採訪

  在談到未來臺灣與棲霞農業合作的具體措施以及未來前景時,臺灣省農會總幹事張永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以蘋果為例,在臺灣,蘋果的種植,主要在中部的梨山,因為臺灣高山的過度開發,已經到了一個瓶頸了,如果下比較多的雨量的時候,往往會發生泥石流,這次來參觀,感覺這裡的地理位置和種植的環境非常的好,回去以後會跟臺灣的農民宣導,鼓勵他們,是不是可以到這邊來看看,這裡是一個很適合開發的地方。當然,細節上希望再跟棲霞市這邊拿一些資料,包括整個的道路設施和水利問題,整個的設施能做到什麼程度。讓我們的農民來的時候可以在這邊感覺到,開發環境還是好的,然後來這邊開發。我們會對這些詳細資料再做研究,做決定。因為目前這邊的開發還沒有成型,我們會跟棲霞,跟農業部做一個密切的聯繫,看這邊開發的進度到什麼程度,我們會跟我們臺灣的一些如梨山這樣的高山種植的高經濟作物的農民做溝通,是不是可以利用機會組團來這邊看看。以他們本身對於高山水果的技術來看這邊的環境是不是適合他們來做發展。

  這邊水果一年度的産量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價錢上如何,是不是適合我們來作投資開發。我們會把相關資料做一個更詳細地收集。因為我們希望農民來這邊,他來的願望一定是希望有所收益,值得他來。我們不希望他盲目來了以後造成一個很大的遺憾。

  張永成表示對於參觀觀壽光和棲霞的農産的産值,感覺表現得很好。因為這邊勞動人口比較多一點,所以他們很多的還是在用人工的模式在處理,如果以臺灣的種植的技術和所有的人工、機械的配合使用的話,我們那邊是比較省工。因為我們那邊工資比較高。而且棲霞這邊也是因為地理環境的問題,所以在栽培的技術跟我們那邊有所差異,因為他們這邊比較寒冷,所以使用的一些技術比較古老,可是那種技術是有用的。我們希望配合我們現代的農業技術,來配合他們這邊的耕种經驗,那我們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地為我們兩岸的農業共同地來打拼。(張立霞)


編輯:妮妮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