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把脈兩岸文教交流合作方向

時間:2011-05-07 22:08   來源:台灣網

 

  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兩岸文教合作與青年交流”分論壇在兩岸專家學者的參與和研討聲中開場。(台灣網 高斯斯 攝)

 

  台灣網5月7日成都消息 今日下午,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兩岸文教合作與青年交流”分論壇在兩岸專家學者的參與和研討聲中開場。與會專家就兩岸歷屆文教交流的落實與建議、如何加強兩岸青年制度性交流,以及怎樣促進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等議題進行了深度探討與交流。

  中共中央臺辦交流局局長程金中分別從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深化兩岸文化産業合作、全面推進兩岸教育交流、探討商簽兩岸文教交流協議四方面闡述了兩岸文教交流與合作的落實情況以及不俗成就。他表示,近幾年來,大陸相關主管部門抓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機遇,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努力搭建平臺、拓展合作領域,以共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為主線,積極落實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提出文教合作共同建議,倡導構建兩岸文教交流新格局,推動兩岸文教交流邁向正常化、機制化。

  “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文教交流與合作已經取得長足進展,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程金中建議兩岸繼續推動落實共同建議的有關內容,構建機制,搭建平臺,拓展領域,深化合作,全方位推進兩岸文教交流與合作。

  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教育文化組召集人李建興指出,自文教議題納入“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探討主題後,不論是文化、文化産業或是教育,兩岸間的交流皆呈現繁榮多元的新氣象,有助兩岸人民間的相互認識、理解、尊重與包容。尤其在全球化時代,各地區間往來頻繁、競爭激烈,兩岸的人民更需要在良善互動的基礎上,相互切磋、學習與激勵。他期許未來兩岸的文教交流,能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深化,除了為兩岸的和平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也能發揮共效,整體提升兩岸人民的軟實力與競爭力。

  在兩岸青年制度性交流方面,臺灣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將過去的兩岸文教交流態勢和近兩年的熱絡局面進行對比分析。他指出,兩岸教育交流應該面向學生、招生、學制、課程、教師、研究、辦學、經驗八個方面。如何凝聚共識,簽定策略聯盟、建立合作關係,共謀兩岸教育、文化的互補互利、同進共榮、創立多贏,應是兩岸教育交流、合作的新使命。

 

  四川大學校長助理、教授晏世經則結合四川大學近年來與臺灣各兄弟院校間青年學子交流的具體情況,提出大學應該順應潮流,擴大專業領域內的交流、建立兩岸青年制度性交流的平臺、構建學生科研平臺三項建議,希望進一步深化合作、求同存異、共同發展,加大兩岸青年制度性交流的力度,為兩岸的共同繁榮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談及兩岸就業、創業方面的交流合作,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社會安全組召集人詹火生認為,青年的就業與失業是全球共同面對的社會挑戰。兩岸在此方面應該相互借鑒,優勢互補。他並提出兩岸可展開成功創業青年經驗交流論壇、相互推動建置“兩岸職場職能標準”、建立兩岸職業證照認證機制等建議,共同促進兩岸青年就業。

  “青年就業不僅事關青年個人價值的實現及家庭的幸福,而且事關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中共中央臺辦特邀專家尹建堃建議:結合經濟發展開發就業崗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青年自主創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強職業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為青年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與平臺。他希望海峽兩岸的朋友們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探討解決青年就業創業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努力實現青年充分就業的目標。

  “希望兩岸文教界有識之士攜手努力,不斷推動兩岸文教交流邁上範圍更廣、層次更高、合作更加務實深入的新臺階,使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形成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程金中在論壇上強調,開展兩岸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對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基礎性、全局性、長遠性的重要作用。新形勢下的兩岸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理應向更寬領域、更大規模、更深層次邁進。(記者 高斯斯)

編輯:楊笑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