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自主育成35個蔬菜新品種 種子國産化重要一步

時間:2011-04-13 20:41   來源:齊魯網

  齊魯網4月12日訊 山東今天發佈35個自主研發蔬菜新品種,標誌著蔬菜種子國産化邁出重要一步。

  今天,山東省農科院聯合相關單位在濟南集中發佈35個蔬菜專用品種,這些品種都是“十一五”以來由山東育種單位自主選育而成的,包括瓜類、茄果類、大白菜、洋蔥等多個種類。會上,“魯厚甜1號”甜瓜、等6個品種進行了品種轉讓,育種單位與授權經營企業簽訂了價值2000萬元的轉讓合同。

  山東省農科院蔬菜專家 王淑芬 我們今天發佈這35個品種實際上從外觀上來看,也就是從咱們平時説的商品性上來看,跟進口品種是相差無幾的,但是,在有一些方面,比如抗病性、適應性、耐儲存性這些方面要比進口品種還要優越一些。

  農業專家的這番話可謂字字重如千斤,因為這背後是我國受洋種子制約長期以來付出的沉重代價。

  山東已連續20年成為全國第一蔬菜大省,蔬菜面積和産量均佔全國的1/10以上,其中設施蔬菜更佔到全國1/4以上。然而,在被譽為蔬菜“晶片”的種子上,卻一直是一大“軟肋”。在全國最大的菜園子——山東壽光,60%到80%的蔬菜種的是洋種子。從上世紀90年代進入壽光開始,不到10年,孟山都、先正達等跨國種業巨頭就將本土種子逐漸擠出了市場,並控制了我國高端蔬菜種子的半壁江山,菜農們也只能接受“一克種子一克金”的高價。每年,僅購買洋種子,壽光農民就要支付6億多人民幣。

  為改變這一現狀,打造蔬菜“中國芯”,山東于1995年就啟動了良種工程,連年加大投入,支援蔬菜育種,並建立了蔬菜種業技術創新聯盟和産業技術體系,推動産學研結合,加速育種進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山東終於育成35個國産品種,開始大規模替代進口品種,此舉不僅打破國外壟斷,更可以大大降低蔬菜生産成本。

  山東省農科院蔬菜專家 王淑芬 比如,國外種子進來以來,它育上苗子,可能8毛到一塊錢一棵,而咱們中國,相同的這些替代品種,育成的苗子可能僅僅需要2到3毛錢,就可以解決問題,從生産成本上就可大大降低農民負擔。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