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房不婚”是不理性觀念 過早購房有三重風險

時間:2011-01-11 17:37   來源:新華社

  在新一輪房地産市場調控中,抑制不合理的住房消費需求是其中一項重要政策,那麼不合理的住房消費行為有哪些表現,為什麼要樹立理性的消費觀念?針對這些問題,住房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不合理住房需求影響大

  問:抑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一直是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中的主要內容,您認為哪些住房需求是不合理的呢?

  答:中國人歷來有存錢、蓋房、置業和為兒孫積攢家産的文化傳統,而房産就是家庭中最大的一項資産。

  當前對待住房問題,社會上很多年輕人“無房不婚”、“一步到位”、“低齡購房”、“啃老購房”等都是一些不理性和不合理的購房觀念。

  問:不合理的住房需求對房地産市場有什麼影響?

  答:當前我國各種住房需求疊加,正常自住需求中疊加了投資需求,現時需求中疊加了未來需求,改善需求中疊加了拆遷需求。

  每年我國城鎮住房竣工量7億至8億平方米的量不可謂不大,但這些投資性、保值避險性、超前性和恐慌性需求的增加對市場供給産生了很大的壓力,也使正常的住房需求空間受到擠壓。各種需求的集中釋放,導致供求關係長期處於不平衡之中,房價上漲就不可避免。

  40歲左右購房較合理

  問:一些群眾認為買房子有利於資産保值,是“只賺不賠”的買賣,您怎麼看?

  答:購房是一種投資行為,是把家庭的貨幣資産轉變成房屋資産的行為,是積累家庭財富的行為。如果購房還利用了銀行貸款,那麼就是動用了銀行杠桿來放大投資能力的行為。

  這種購房投資存在三重風險。其一,這種投資數額較大,通常需要依靠銀行貸款,那麼必須要連續性投資(還款),否則前期投資就會受到損失,所以對購房者的收入的積累和工作的穩定要求較高。而剛畢業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往往是積累少、工作不穩定、收入變動大的群體,一旦失業,還款壓力陡增,失房風險極大。

  其二,這種投資的變現相對股票等證券複雜程度較大,稅費、時間等交易成本較高,變現較難,一旦因考慮不週購房不適當,再更換住房成本很高,特別是在人口流動性小的城市更是如此。

  其三,利率上升或房價下跌的風險,如美國次貸危機出現,利率大幅快速上升,房價出現大跌,許多家庭出現了負資産,斷供失房就大量出現。

  在很多國家,購房年齡都在40歲左右,而北京平均只有27歲,這些年輕人在自身尚不具備充分的積累和投資能力時,過早購房,其抗拒風險的能力十分脆弱,處理不當,將會給家庭甚至父輩帶來無窮的煩惱。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