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頭
English
繁體
 
 
評論:農業論壇完美閉幕 經貿交流不可阻擋
 
 
  來源:      日期:2006-10-19 09:07

 

 

  兩岸農業合作論壇17日在海南博鰲完美閉幕,陳雲林受委託宣佈兩岸農業交流新的政策措施,臺灣業界反響強烈;與此相比,臺灣當局的態度就不那麼積極。陳水扁當局六年來一直對兩岸經貿交流採取緊縮政策,但從長期來看,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卻是勢不可擋的歷史潮流。

  臺灣當局“陸委會”副主委童振源接受訪問時強調,落實大陸對臺灣農民的優惠措施,以及解決兩岸農業交流問題,必須通過“官方機制”協商,甚至有綠營“立委”鼓吹兩岸農業交流應為“政府”對等談判。這説明臺灣當局對兩岸經貿交流一貫採取潑冷水的態度,説到底是“臺獨”私心作祟。而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在本質上有其必然性,不可逆轉。

  首先,隨著兩岸經貿關係的日益密切,臺灣經濟的持續發展已越來越離不開大陸市場。

  2005年,兩岸貿易總額達到912.3億美元,臺灣獲得近581.3億美元的出口順差,臺灣自1979年至2005年底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累計為3323.5億美元,祖國大陸成為臺灣第一大出口市場、最大順差來源地。如果沒有兩岸經貿所帶來的鉅額貿易順差,臺灣總體貿易將陷於逆差的局面。

  兩岸經貿關係已成為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未來臺灣經濟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岸經貿關係的進一步加強。阻撓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發展,實際上就是破壞臺灣經濟增長的動力。

  其次,加強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也是在當今世界經濟區域整合潮流中的必經之路。

  祖國大陸在亞洲區域經濟整合進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臺灣經濟要融入區域整合浪潮,防範市場空間萎縮導致的“邊緣化”危機,顯然必須選擇加強兩岸經貿合作,走兩岸經濟一體化的道路。

  最後,歷史證明,限制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政策措施難以扭轉兩岸經貿交流的大趨勢。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李登輝推行“戒急用忍”政策,大力限制兩岸經貿往來;2000年陳水扁上臺以來也一直實行限制性的兩岸經貿政策。但兩岸經貿關係卻在重重阻力中頑強發展,而且規模日漸擴大。這是因為兩岸經濟合作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産要素、産品和服務等為謀取最佳利潤或比較利益的必然要求,人為阻擋是徒勞的。臺商及民眾必將採取種種方式衝破當局的限制或禁令,與大陸發展經貿關係。臺灣當局難以從根本上進行有效控制,迫於強大民意與經濟困境的壓力,最終往往不得不對原來的限制性政策進行調整放寬。

  總之,兩岸經貿關係,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這個事實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兩岸同胞的共識。陳水扁當局違背兩岸同胞的意願,不顧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出於一黨之私,限制兩岸經貿往來,這種開倒車的逆勢行為,不但達不到目的,還終將失去民心,遭到民眾的拋棄!(舒均治)

來源:台灣網

編輯:芳翼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