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頭
English
繁體
 
 
兩岸農業合作走向雙贏
 
 
  來源:      日期:2006-10-17 08:10

  三個階段

  此次兩岸農業合作系列活動,包括在海南博鰲舉行的兩岸農業論壇,在廈門舉行的兩岸農業合作成果展暨項目推介會,赴山東、廣東、廣西、福建參觀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等。臺灣媒體指出,此次論壇對於擴大兩岸交流合作助益甚大。通過交流,將有助於增進兩岸人民福祉及開創兩岸關係新願景。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大陸投資的臺資農業企業已經達到5000余家,實際利用臺資近40億美元,兩岸農業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兩岸的技術交流與産業合作不斷加強。自改革開放以來,兩岸農業的交流與合作大體經歷了探索、深化和發展三個階段──

  探索階段: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兩岸農業界就順應歷史潮流,開始舉行各種專業研討會和經貿洽談會,開展專項農業技術合作,共同探索出了不少交流與合作的領域和途徑。

  深化階段:兩岸先後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兩岸農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此階段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兩岸的交流越來越廣泛,原先個體、單項的交流,逐漸演變為有組織的形成一定規模的交流。兩岸的合作在交流中不斷深化,合作的形式更多,人員往來更頻繁。

  發展階段:去年胡錦濤總書記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發表了重要講話之後,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後來訪,胡錦濤總書記分別與他們舉行了會談,就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問題達成了廣泛的共識,其中包括加強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和擴大臺灣農産品在大陸銷售。隨後,大陸出臺了一系列惠及臺灣農民的政策,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積極成果

  經過兩岸農業界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漸入佳境,已經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第一,形成多層次、寬範圍的農業交流與合作的渠道。

  近年來,大陸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積極邀請臺灣農漁會、農業合作社組織、農業專業協會來大陸參觀、考察。同時,積極組織大陸農業管理人員、專家學者赴臺考察。還先後和臺灣農業界共同舉辦形式多樣的兩岸農業專題研討會和經貿洽談會。

  兩岸農業人員往來也越來越密切。每次在大陸舉辦臺灣農産品展銷會,臺灣農民及各種農業組織都非常踴躍,而大陸消費者對臺灣農産品也非常感興趣。

  第二,創建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為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有益的模式和經驗。

  從1997年開始,大陸先後批准在福建、海南、山東、黑龍江、陜西、廣西、廣東設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經過幾年運作,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成為吸引臺商投資農業、推進兩岸農業合作的一種有效形式。

  第三,大陸出臺了一系列惠及臺灣農民的政策,讓臺胞看到了大陸的善意和真情。

  近年來,大陸方面協助臺灣農産品銷售,解決臺灣農産品滯銷問題。繼去年上半年出臺擴大臺灣水果檢疫準入品種後,大陸在去年8月份又將15種臺灣水果進口大陸的關稅降至零稅率,同時對臺灣水果在大陸銷售涉及的通關、檢驗檢疫等實施便捷措施。

  去年7月18日,農業部與商務部、國臺辦等單位在上海展覽中心成功舉辦了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展覽暨臺灣農産品展銷會。這次展會第一次集中展示了臺資農業企業在大陸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

  優勢互補

  面對兩岸的農業交流與合作,臺當局曾經酸溜溜地表示,臺灣的農業技術要優於大陸,如果兩岸的農業交流導致大陸在人才和技術方面趕超臺灣的話,會對臺灣的農業造成衝擊;還有人挑撥説,大陸施放一些小恩小惠,完全是“統戰手法”,不要上當。可是島內中南部的農民卻説:“有錢賺就好。”

  專家指出,兩岸農業經濟發展程度不同,但各有所長,兩岸農業的優勢互補之勢非常明顯──

  一是農業生産資源的互補性。臺灣農業生産企業化程度和技術水準比較高,資本規模和密集程度也較高,但農業用地大幅度減少,地價居高不下,人工成本比較昂貴,農業生産發展空間受到極大的限制。而大陸農業雖然生産資金相對比較缺乏,技術落後,但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

  二是農産品市場空間的互補性。臺灣農産品産量大,品質比較優良,檔次也比較高,但是由於市場比較狹小,成本高,一旦滯銷必將給臺灣農民造成損失。因此廣闊的大陸農産品市場,對臺灣的農業發展和農産品銷售至關重要。

  農業資源要素互為補充,才能夠使兩岸農業競爭力在合作中發展,在發展中提高。農業部辦公廳副主任何子陽認為,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一方面可以解決島內發展空間狹窄、土地勞動力資源稀缺的問題;另一方面為大陸農業的産業化經營、結構調整提供了寶貴經驗,推動了大陸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一個雙贏的結局”。

  發展空間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殷存毅教授認為,兩岸農業合作仍有很多可以進一步磨合及開展的空間。他指出,中間環節過多是一個問題。目前兩岸還不能直接往來,在臺灣農産品行銷大陸的鏈條中,不少的臺灣商人甚至政客都插手其中,臺灣農民無法獲得最大利益,也無法更深刻地體會到祖國大陸的善意。

  “如果兩岸直航,我們的水果早上還挂在臺南果園的枝頭上,傍晚就能擺在福州的超市裏了。直航不開通,水果運過來要輾轉幾地,路上要走一個星期,成本多了整整一倍!”臺灣南化宏聯果菜運銷合作社主席曾永常説,目前銷到大陸市場的臺灣水果零售價中,運輸成本佔了四成左右,“希望兩岸直航早日實現。”

  兩岸關係發展一向以經貿為主軸。如今,兩岸農業的交流及合作已經相當廣泛,涉及農産品加工業、種植業、水産業、畜牧業、花卉園藝等方方面面。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在兩岸人民、尤其是相關民間組織的大力推動下,在相互探索中一步步走來,並在近幾年形成了連續升溫的態勢,給兩岸農業帶來了切實的利益。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木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