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頭
English
繁體
 
 
臺海觀瀾:寧臺農業合作“感情色彩”漸淡
 
 
  來源:      日期:2006-10-12 10:36

 

 

  福建是眾多臺胞的祖籍地,“鄉情”一直成為閩臺兩地交往的重要紐帶。福建寧德對臺農業合作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起步之時就是主要以親情、鄉情為紐帶,具有濃厚的感情投資色彩。而今兩地農業合作交流卻已轉向理性、務實,實現了品種、技術、設備、資金、市場等“所有”引進,漸成規模。

  寧德介於長江和珠江兩個三角洲的中心地帶,處在福州與溫州兩個發達城市中間,與臺灣隔海相望,至基隆港僅一百四十五海裏,區位優勢獨特。該市由此充分發揮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加強對臺農業合作,結出纍纍碩果。

  寧德官方的統計數字顯示,近十五年來,寧德致力於對臺農業招商,引進臺資農業企業一百零三家,其中種植業四十二家、養殖業八家、農副産品加工業五十三家,實際投資一億三千多萬美元。臺商投資範圍涉及水果、蔬菜、茶葉、農産品加工等領域。

  寧德農業部門人士對此稱,臺資農業企業的進入,不僅提高了寧德市現有農業生産經營水準,帶動了該市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而且對農業産業化經營和現代農業、外向型農業的發展有著促進、推動作用。

  截至目前,寧德已從臺灣引進糧食經濟作物、食用菌、水産等農業優質品種七百八十七個,佔該市所引進農業良種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中推廣面積萬畝以上,並有近五十個良種取得明顯經濟效益。該市焦城區組織和引導當地農民創建臺灣嫩薑生産基地,統一規劃,連片種植,促進山區農業綜合開發,使臺灣嫩薑生産成為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

  對臺農業貿易往來日益活躍,是寧臺農業合作的另一亮點。寧德擁有三沙、沙埕、崳山等三個臺輪停靠點,三沙、沙埕兩個對臺小額貿易點和三沙、沙埕兩個對臺漁工登船點。因此,寧德對臺海上交易額每年達兩千多萬美元以上,貿易品種由原來單純的水産品、食品、水果拓展到機電、石材、中藥材等商品。大陸各地大量漁貨都吸引到寧德沿海與臺輪進行交易,閩東漁場實際上成為了對臺漁貨交易的最大市場。

(來源:中新社 作者:虞海英)

編輯:越翎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