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頭
English
繁體
 
 
兩岸交流"前沿平臺" 福建確立"六求"對臺新思路
 
 
  來源:      日期:2006-10-26 15:45

 

  在大陸,與臺灣金門馬祖澎湖直線距離最近的地方是福建;

     在大陸,中秋之夜民眾可以觀賞到兩岸施放禮花共祝團圓的地方是福建;

     在大陸,居民可以舉家搭乘客輪穿越淺淺的海峽到金門旅遊的地方是福建……

     曾經作為對臺“前線地區”的福建,如今成為對臺交流的“前沿平臺”。在一片寧靜平和的氣氛中,福建已然成為兩岸交流最頻密的沿海省份。

     福建省臺辦主任鄧本元在接受半月談記者獨家專訪時,用“地位特殊,態勢良好”概括了當前閩臺交流的總態勢。

     兩岸交流“前沿平臺”,中央重視福建對臺優勢

     “中央對福建對臺工作高度重視,賦予福建對臺工作許多‘先試先行’的政策措施,支援福建構建兩岸交流的前沿平臺,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鄧主任披露,“作為對臺工作的主管部門,中央臺辦十分重視發揮福建的對臺優勢,把福建的對臺工作作為全國對臺工作大局中的重中之重來考慮,把發展閩臺關係作為促進兩岸關係的重點來部署,把重要的對臺活動安排在福建,把重要的工作交給福建辦,把重要的對臺政策措施首先安排在福建實施。”

     今年初胡錦濤總書記視察福建,考察了全國最大的國家級臺商投資區──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並會見10位臺商代表,鼓勵臺商繼續投資福建。胡錦濤對福建對臺工作的獨特優勢給予高度評價,對福建發展兩岸關係的思路、舉措和成效給予肯定。胡錦濤希望福建進一步做好對臺工作,推動兩岸經濟技術合作取得新進展,促進兩岸直接通航出現新局面,把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落到實處,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

     據介紹,近年來中央和國家部委從貫徹落實中央對臺措施的高度,加大對福建對臺工作的支援力度。如中宣部牽頭在泉州建設目前全國惟一的國家級對臺專題博物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文化部決定把福建建設成為國家級對臺文化交流基地;國家批准福州、漳州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擴大到全省;國家林業局批准設立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海關總署、國家旅遊局和國家開發銀行等,也紛紛出臺具體措施支援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為福建打造對臺交流前沿平臺創造條件。

     貫徹中央對臺大政方針,福建確立“六求”對臺新思路

     在中央的直接支援下,福建進一步確立了對臺工作的目標任務,形成了“六求”的對臺工作新思路。

     省委書記盧展工要求充分利用閩臺之間“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的有利條件,全力做好貫徹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的“六求”:即“求緊密經貿聯繫、求兩岸直接三通、求旅遊雙向對接、求農業全面合作、求文化深入交流、求載體平臺建設”。

     為此,福建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對臺經貿、促進對臺“三通”、對臺旅遊、對臺文化交流、對臺農業合作和對臺工作平臺建設6個工作小組,共涵蓋39個省直部門和中央駐閩機構,全省形成了黨政齊抓、部門實施、群眾參與的對臺工作新格局。

     目前閩臺交流合作態勢良好,臺資已成為福建利用境外資金的第二大來源,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實際利用臺資112.96億美元,約佔大陸實際利用臺資額的1/4。以臺資企業為龍頭的石化、機械、電子行業成為福建的主導産業和拉動福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閩臺農業合作向縱深發展,全省農口累計利用臺資13.2億美元,名列大陸各省市區第一位。兩岸“三通”不斷拓展,至今已開通4條客運航線和9條貨運航線,“兩門”(廈門─金門)、“兩馬”(馬尾─馬祖)航線客運量持續攀升。旅遊雙向對接不斷推進,截至今年6月,共有498個團組1萬多人次赴金門旅遊,7個團組147人次赴馬祖旅遊。去年循這兩條航線往來大陸的臺胞人數達到55萬人次,首次超過了經港澳轉机來閩的人數。自開放以來,截至今年6月,臺胞來閩667萬人次,約佔臺胞來大陸總量的1/5。

     落實中央惠臺政策,“先試先行”領先一步

     在落實中央惠臺措施方面,福建一系列“率先”動作走在全國前列。

     在落實對臺灣農民優惠政策措施方面,福建堪稱動作連連:率先進口臺灣水果,率先擴大臺灣農産品準入及零關稅的實施,率先啟動對臺灣農産品緊急採購,率先設立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率先設立臺灣水産品集散中心,率先恢復對臺漁工合作業務,率先實施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辦個體工商戶等。

     在經貿合作方面,舉措多多:率先入島舉辦商品展。去年12月,福建省在臺中市成功舉辦了“兩岸(福建)優良家庭用品禮品博覽會”,福建成為大陸入島單獨舉辦商品展的第一個省份,此舉被臺灣各界譽為兩岸經貿交流的“破冰之展”;今年9月7日,率先成立第一個有臺灣工商界人士參加的兩岸經濟合作組織──閩臺經濟合作促進委員會。

     在“三通”方面,取得許多突破:2005年12月初,福建率先啟動廈門、金門“兩門航線包裹快運業務”,實現兩岸交往的新突破;2006年6月8日,泉州直航金門的海上客運航線正式開通,雙方船舶懸挂公司旗幟出入港口,中央臺辦官員稱此海上直航模式“代表了真正意義上的兩岸直航”;率先在澎湖舉辦福建商品展銷活動。2006年6月24日,首屆“兩岸(福建)優良家庭用品禮品展銷會”在臺灣澎湖開幕,這是祖國大陸第一次在澎湖舉辦的商品展,取得了與澎湖直接往來的諸多突破:首次實現大陸貨運直航澎湖,首次實現大陸人員經港澳直飛澎湖,首次實現大陸文藝團體赴澎湖演出。

     在文化和其他交流方面,也創下眾多“首次”紀錄:率先舉辦兩岸雙向圖書交流活動。2005年7月,福建先後在金門、廈門和臺北舉辦了3個兩岸聯手主辦的大型書展。3個書展實現了3個“首次”:即首次實現海峽兩岸共同舉辦書展,大陸首次在臺灣地區舉辦書展,首次允許臺灣圖書在展會現場(廈門)銷售;率先開展兩岸職業培訓交流與合作。2005年7月,福建作為開展海峽兩岸職業培訓交流的試點省,設立了兩岸金橋(福建)就業培訓機構;率先開展國共兩黨的基層交流。2005年8月23日,中國國民黨臺中市黨部訪問團與中共廈門市委舉行會談,開啟了國共兩黨基層交流的先河。2006年4月,澎湖縣“議會”訪問團應泉州市人大常委會的邀請赴泉州訪問,實現了大陸地方人大與臺灣地方“議會”的首次握手……

     分析人士認為,在中央的支援下,福建通過對臺政策的先試先行,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戰略方針、戰略部署,對於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必將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來源:記者  作者:林雙川 王凡凡)

編輯:越翎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