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頭
English
繁體
 
 
有關人士呼籲兩岸建立民間機構拓展農業合作渠道
 
 
  來源:      日期:2006-10-19 09:24

   

    新華網海口10月18日電(記者張周來 周正平)參加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的一些專家學者呼籲,儘快建立雙方參與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交流協會”或“海峽兩岸農業合作中心”等民間機構,為當前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提供更為便捷穩定的渠道。

    近年來雖然大陸通過建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臺灣農業發展基地”等方式,為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敞開了大門,但臺灣當局卻仍在開放農業投資、兩岸直航等問題上設置障礙。一些專家學者認為,在制度性障礙沒有排除的前提下,民間機構在交流與合作方面可發揮更大作用。

    臺灣經濟學家黃宗煌教授提出,兩岸應該進一步拓展渠道,建立起常態、有效的農産品貿易組織架構,發揮兩岸民間農業組織的作用,可考慮設置“海峽兩岸農業合作交流協會”或“海峽兩岸農業合作中心”,專職負責組織資訊的收集與傳播,加強協調與指導,推動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程祖強認為,建立這樣的民間機構,有利於激發大陸農業、林業、水産、畜牧、氣象等專業協(學)會的積極性,加強與臺灣農業界專家學者、工商界人士和各商會、行業協會、行業公會、同業公會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建立長期穩定、緊密的協作關係。

    兩岸當前以民間為主的農業交流與合作亟需建立長期穩定的組織協調機制,特別是要促進産業或行業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周應恒等專家認為,通過民間機構渠道,不僅可以借博覽會、論壇等建立海峽兩岸定期交流的機制,而且可以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交流傳播先進的農業技術與經驗,併為協調解決農業合作交流中的爭端提供磋商解決的通道。

來源:新華網

編輯:芳翼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