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頭
English
繁體
 
 
閩臺農業合作具備堅實基礎 面臨良好發展機遇
 
 
  來源:      日期:2006-10-16 09:42

 

        中新網福州10月14日電 (記者 陳國明)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十四日向記者指出,閩臺農業合作不僅具備了比較堅實的基礎,而且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

  閩臺農業合作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起步開始,現已方興未艾:合作項目由單項引進逐步朝産業整體配套發展,合作領域由點到面逐步輻射拓及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農産品加工業、旅遊休閒業等,合作行為由短期性、試探性向長期性、實質性逐步轉變。福建成為目前大陸最大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農業利用臺資在大陸各省市中位居第一。

  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官員在此表示,當前閩臺農業合作面臨的良好機遇可見於:其一,去年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獲准擴大到全省,年初胡錦濤視察福建時要求福建“紮實擴大兩岸農業交流合作”,今年來漳浦縣臺灣農民創業園、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霞浦臺灣水産品集散中心又相繼獲准設立,福建出臺《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發展規劃》和《關於鼓勵和支援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的暫行規定》。這些形成了重視和支援閩臺農業合作的濃厚氛圍。

  其二,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戰略的提出及其建設的不斷推進,將使閩臺農業全面合作環境更加優化、空間更加廣闊、平臺越來越大、承載力越來越強。

  其三,兩岸關係出現了某些積極的變化。去年以來大陸相繼提出擴大兩岸農業合作交流的政策,尤其是為臺灣農産品開闢新的出路,包括擴大開放臺灣水果準入(由十二種擴大到十八種)、對十五種臺灣水果實施零關稅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四月國臺辦主任陳雲林又受權宣佈“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惠及臺灣同胞的十五項政策措施”,其中七條政策涉及農業方面,包括對臺灣水果檢驗檢疫準入品種由十八種擴大到二十二種,開放十一種臺灣主要蔬菜品種檢驗檢疫準入並實行零關稅,對臺灣籍漁船捕撈的部分遠洋、近海水産品和在臺灣地區養殖的八種水産品進口實行零關稅措施等。這些對推動閩臺農業合作、實現兩岸雙贏有著重大意義。

(來源:中新網)

編輯:越翎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