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頭
English
繁體
 
 
中新通訊: 漁業將成瓊臺農業合作最漂亮的事業
 
 
  來源:      日期:2006-10-13 17:06

 

  漁網一點點收攏,魚兒跳出水面,拍打朵朵浪花……正在岸邊巡視的主人劉財添,盯著撒歡兒的魚兒,滿臉笑意。

  海南新海洋水産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財添是一位來自臺灣高雄的臺商,畢業于高雄海洋水産學院,在臺灣一直從事海洋水産漁業。因朋友之邀,一九九八年來到海口,成為最早在海南養殖單性羅非魚的臺商之一。

  “海南沒有工業污染,水質良好,水産品品質好,頗受海內外市場歡迎!”在劉財添眼裏,海南是漁業生産的天然寶島。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八日,是劉財添永遠銘記的日子。這一天,他養殖的羅非魚首次出口美國,是海南第一單外銷水産品。

  如今的他,在海口三江鎮三江農場圍海承包一千畝水面,經營範圍擴展至深加工,部分産品打入美國高端市場,取得較高附加值。

  劉財添開創了“農戶加公司”的經營模式。他為當地農民培訓養殖技術,給農民提供種苗和飼料,回收成品魚。附近的養殖戶用較少的資金,獲得較穩定的收益,而公司的産量規模藉此提升。

  劉財添的成功示範,吸引更多的臺商來海南投資。在三江農場,劉財添引來的同鄉就有四、五位,養殖面積約五千畝。全島養殖羅非魚的臺商達二十人左右。

  目前,羅非魚養殖已成為海南一個龐大的産業。養殖面積達十九萬畝,年總産量近十五萬噸,約佔全國的百分之十五,産量位居全國第二,加工出口激增。今年上半年,水産品出口量居全省出口産品的第二位。

  “臺灣的資金和技術加上海南的資源,合力開拓國際市場,漁業將成為瓊臺合作最漂亮的事業!”劉財添信心十足。

  劉財添的信心來源於對市場的洞悉。他每天都跟蹤了解美國、歐盟、日本等國際主要水産品市場的動態。他認為兩大因素促使海南水産品養殖前途看好。一是國際市場需求量大。歐美消費市場有食用魚片的傳統,但國際油價持續走高,海撈成本提高,鱈魚片、金槍魚片紛紛漲價。物美價廉、營養豐富的羅非魚成為替代品。二是海南擁有良好的養殖生態環境,養殖魚的品質上乘。隨著歐盟解除對中國養殖魚類等動物源性食品的進口禁令,海南羅非魚有穩固的出口渠道。

  未來瓊臺漁業要在水産品深加工和物流方面加強合作,走國際精品市場而非大賣場,提升漁業效益。

  八年的海南創業,使今年五十二歲的劉財添深深喜歡上了海南這塊熱土:“看我曬得黑黑的膚色,我已是半個海南人了!”讓他欣慰的是,海南的投資環境漸趨完善,“農場給我們臺商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務!”

  在一處寬闊的水面,劉財添按下自動投料機按鈕,暫態,水面“嘩嘩”聲響,層層漣漪盪漾。劉財添介紹水裏養的是新品種鯰魚,他神色幽默地説:“這批鯰魚是我下一個五年的金種子!”

(來源:中新社)

編輯:越翎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