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頭
English
繁體
 
 
李永華:兩岸農業合作將給大陸新農村建設提供經驗
 
 
  來源:      日期:2006-10-27 17:39

 

     10月27日,台灣網與新華網邀請中臺辦經濟局副局長劉軍川,農業部臺辦副主任、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秘書長李永華,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和臺灣華陸國際集團董事長劉英明進行線上交流。圖為農業部臺辦副主任、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秘書長李永華回答網友問題。

台灣網1027北京消息   農業部臺辦副主任、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秘書長李永華今日表示,臺灣島內農業發展的一系列經驗,將為大陸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借鑒。

 

今天下午,在本網與新華網聯合舉辦的“兩岸農業合作成果與展望”線上訪談中,李永華在回答網友提問時作出如上表示。 

 

他説,大陸經濟發展近年來已經發生了階段性的變化,總體已經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也就是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發展時期。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提出來的。新農村的建設是一個綜合性、系統化的目標,也是為了解決大陸“三農”問題,統籌城鄉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舉措。

 

李永華認為,大陸在做新農村建設規劃時參考了方方面面發展的經驗,包括了臺灣地區的鄉村建設經驗。臺灣鄉村建設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而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時也還在制定一些相關政策。他説,兩岸農業交流對大陸新農村的建設有三方面的推動作用。

 

第一,臺灣經過這麼長時間的鄉村建設,在農村的發展和農業的建設等方面將給我們新農村建設提供寶貴經驗。

 

第二,在農業技術和生産組織管理、農業研究和技術推廣等方面,都將對大陸新農村提供很好的借鑒意義。我們的新農村建設20個字,其中特別重要的第一點就是生産發展。而臺灣島內一系列經驗,對我們進一步做好新農村建設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第三,所有臺灣企業包括農民組織參與到我們的建設中來。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末期,兩岸開始農業交流與合作以來,這樣互補性的推動已經開始了。因此,通過新農村建設,能夠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

 

       臺灣華陸國際集團董事長劉英明也認為,兩岸配合進行新農村建設是很有前途的。他説,大陸的農業技術很多方面都有優勢,缺的就是市場和管理。兩岸的交流真正的動力在經濟,經濟利益能夠促進兩岸交流,也同樣能夠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張方翼)

   10月27日,台灣網與新華網邀請中臺辦經濟局副局長劉軍川,農業部臺辦副主任、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秘書長李永華,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和臺灣華陸國際集團董事長劉英明進行線上交流。圖為訪談現場。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