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頭
English
繁體
 
 
總規劃師談棲霞臺農創業園:基礎紮實互惠雙贏
 
 
  來源:      日期:2006-05-24 14:00

 

  五月二十四日,山東棲霞市臺灣農民創業園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揭牌儀式。農業部副部長尹成傑、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會長于永維等為創業園揭牌。 中新社發 廖文靜 攝

     五月二十四日,山東棲霞市臺灣農民創業園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揭牌儀式。農業部副部長尹成傑現場宣讀國務院關於設立山東棲霞市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批復文件。 中新社發 廖文靜 攝
 

  

  “棲霞臺灣農民創業園將是兩岸農業合作互利雙贏的典範。它不僅為臺灣農民開拓大陸北方市場打開一扇大門,也將帶動當地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促進當地農業向專業化、標準化、現代化方向發展。”棲霞臺農創業園總規劃師蔣和平接受記者專訪時,對此項目展現出充分的信心。

  山東棲霞市臺灣農民創業園二十四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這也是大陸北方地區第一個臺灣農民創業園。中國農科院教授、農業部突出貢獻專家蔣和平教授,擁有十多年農業科技園的研究與實踐經驗。應農業部邀請,他擔任了棲霞臺灣農民創業園的總規劃師。

  據介紹,農産品加工和高效農業種植是園區發展的最主要方向。

  蔣和平説,棲霞地區雖盛産蘋果,卻因缺乏深加工技術而長年僅以銷售鮮果為主,在盛産年份價格的跌落也困擾果農。園內佔地七百畝的農産品加工區,將引進臺灣先進的農産品深加工技術,如脫水蔬菜、果醬等。一方面能夠填補當地的産業鏈空白,另一方面,此類産品在市場上也頗受消費者歡迎,有較大發展潛力。

  在高效農業種植方面,記者在蔣和平出示的規劃圖上看見,園區內分佈著日光溫室、無公害蔬菜項目區、花卉項目區、名優水果項目區和露地果樹栽培區,共一千畝。

  蔣和平指出,在北方溫室種植蔬菜水果雖然成本略高,但發展反季節蔬果也將給臺灣農民帶來較高的利潤;花卉的種植將可憑藉膠東半島對鮮花逐漸加大的需求量獲得可觀的市場空間。

  蔣和平認為,該園還有兩大亮點。一是園區緊鄰以無污染的生物、科技企業為主的工業園,有便捷的交通系統和成熟的商貿、物流網路,其中已有一些臺商企業,可與臺灣農業企業就近合作。二是園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以企業投資開發經營代替政府全權包辦,這個新嘗試受到臺灣農業企業的歡迎。

  通過與前來考察的臺灣農業企業溝通,蔣和平還了解到,他們認為棲霞臺灣農民創業園的設立得到了農業部和國臺辦的支援,具有良好的基礎和穩定的政策保障,可以放心在此長期發展。這更提高了臺灣農業企業進駐的積極性。

  此外,園區內還設立了臺灣農民居住區、研發服務區和良種繁育項目區。蔣和平説,園區內規劃了包括銀行、郵局、學校各種配套設施,以保證園區內臺灣農民們便利的生活和生産條件。

  據估算,園區建設項目全部達産後,每年銷售收入將達二點二億元人民幣,其中農産品加工一點八億左右,高效種植二千萬,觀光農業一千萬,種苗培育和科技培訓八百萬。核心區農民每人平均收入則將達到一萬元。

  蔣和平表示,已有一些臺灣農業企業考察了創業園址,並表達了較高的進駐意願。園區即日起便能開工建設,最快今年九月創業園就可開始招商引資。他説,“這個園區將以點帶面,為整個北方地區建設更多的臺灣農民創業園提供良好的示範,相信臺灣農民和農業企業會在此獲得更好的發展。”(記者 路梅 劉舒淩)

(來源:中新社)

編輯:齊曉靖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