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頭
English
繁體
 
 
劉軍川解讀大陸20項新政策措施具有四大特點
 
 
  來源:      日期:2006-10-27 17:58

 

  

    10月27日,台灣網與新華網邀請中臺辦經濟局副局長劉軍川,農業部臺辦副主任、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秘書長李永華,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和臺灣華陸國際集團董事長劉英明進行線上交流。圖為中臺辦經濟局副局長劉軍川回答網友問題。 

         台灣網10月27日北京消息 日前,兩岸農業合作大型系列活動相繼在海南和福建兩地成功舉辦,開啟了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新階段。中臺辦主任陳雲林受權宣佈的大陸推動兩岸農業合作的20項新舉措,將更加深入、細緻地推動兩岸農業合作。

  在今天下午由本網與新華網聯合舉辦的“兩岸農業合作成果與展望”線上訪談中,中臺辦經濟局副局長劉軍川對陳雲林主任在兩岸農業合作論壇閉幕式上宣佈的20項擴大和深化兩岸農業合作的新政策措施進行了深度解讀。

  劉軍川副局長説,陳雲林主任在兩岸農業合作論壇閉幕式上宣佈的20項擴大和深化兩岸農業合作的新政策措施,是大陸有關部門在調查研究,充分聽取兩岸有關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本著服務台灣農業企業和農民、促進兩岸農業合作、實現兩岸農業互利雙贏的出發點,經過認真的研究和討論提出的。臺灣媒體報道,一些出席論壇活動的臺灣代表對大陸新出臺的20條政策措施的評價是:“大陸方面是玩真的”,説明這些政策是務實有效的。這次新出臺的政策措施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第一,涉及面廣,體現了大農業的合作。這些政策措施從過去的擴大臺灣農産品在大陸銷售、給予臺灣農産品進口優惠政策,擴大到兩岸大農業領域的合作內容。具體涉及到四個方面:一是進一步完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二是鼓勵和支援兩岸農業合作與技術推廣,擴大合作領域;三是優化服務,便利兩岸農産品貿易和大陸臺資農業企業産品銷售;四是保護臺灣農産品智慧財産權,維護臺灣農民正當權益。

    第二,服務性強,改進和完善對臺資農業企業和臺商的服務工作。包括簡化相關審批辦理手續、減少審批環節、對重點農業高新技術項目優先立項、積極做好試驗區和創業園的用地服務、提供檢驗檢疫和通關便利措施、完善臺灣鮮活農産品公路運輸的“綠色通道”、加強臺資農業企業的諮詢服務工作,等等。加強服務,是20條政策措施的最為突出的特點。 

    第三,務實開放,鼓勵和支援臺灣農業企業和農民來大陸投資發展。20條政策中有不少新的開放措施,如歡迎臺灣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臺資農業企業和農民參與大陸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建設與發展;對來園區從事農業合作項目的臺灣農民,可依照大陸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直接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再比如,對臺灣漁船自捕水産品進口,在原來允許輸往福建的基礎上,增加允許輸往廣東汕頭。

     第四,重視維權,切實保護臺灣農産品智慧財産權,維護臺灣農民的正當權益。對以非産于臺灣水果假冒臺灣産地水果進行銷售的行為,對侵犯臺灣農産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都明確依法予以查處。國家工商總局給各地工商部門專門下發了通知,進入了實質操作階段。(胡珊珊)

 10月27日,台灣網與新華網邀請中臺辦經濟局副局長劉軍川,農業部臺辦副主任、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秘書長李永華,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和臺灣華陸國際集團董事長劉英明進行線上交流。圖為訪談現場。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