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頭
English
繁體
 
 
商務部:8月1日起15種臺灣水果實施進口零關稅 此舉完全旨在維護廣大臺灣果農切身利益
 
 
  來源:      日期:2005-07-28 10:47

 

  人民網北京7月28日訊 記者龔雯報道:今天,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宣佈,目前臺灣水果已陸續進入採摘銷售旺季,為擴大臺灣水果在大陸的銷售,大陸相關部門已做好了相應的準備工作,將於8月1日正式對原産臺灣地區的鳳梨、番荔枝、木瓜、楊桃、芒果、番石榴、蓮霧、檳榔、柚、棗、椰子、枇杷、梅、桃、柿子15種水果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

  據悉,海關總署將公告上述15種臺灣水果的清單、稅號、原産地標準及零關稅水果的通關驗放手續。國家質檢總局及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按照現行進口水果管理辦法對臺灣水果實施入境檢驗檢疫。有關海關和質檢部門實行各項通關、檢驗檢疫便利措施。

  這位發言人説,今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四點意見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臺灣農産品在大陸銷售的問題,事關廣大臺灣農民的切身利益,要切實解決。”大陸有關部門圍繞解決臺灣農産品特別是優質水果在大陸銷售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並廣泛聽取了包括臺灣農業界和民意代表在內的各方面人士的意見。近年來臺灣水果一直都以正常的貿易方式進入大陸市場,但由於價格缺乏競爭力,銷量有限。為提高臺灣水果的競爭力,5月初在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即將來訪之際,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陳雲林受權宣佈,大陸將臺灣水果檢驗檢疫準入品種由12種擴大到18種,並將對其中15種水果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這是大陸單方面採取的優惠措施,是基於對臺灣廣大果農實際利益的照顧,希望以此擴大臺灣水果在大陸的銷售,本不應有什麼問題。大陸的這一舉措,受到了臺灣廣大果農的歡迎,希望能儘快實施,但卻受到臺灣當局設限阻撓。臺灣當局領導人對臺灣每年從與大陸貿易中獲得的數百億美元順差坦然接受,卻將大陸對臺灣水果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的誠意誣為“統戰伎倆”,這完全是對臺灣果農利益的漠視。兩岸貿易額每年高達數百億美元,未見臺灣當局以所謂“公權力”為由提出必須進行協商。而對惠及臺灣廣大果農的水果貿易,臺灣主管部門卻秉承當局領導人的旨意,一再要求與其委託的島內民間機構協商方能實施,實在令人費解。

  這位發言人指出,為使臺灣水果銷往大陸儘早享受零關稅措施,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會長李水林于7月2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公開邀請臺灣主管部門委託的島內民間機構和臺灣省農會等民間農業組織一同前來協商。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王遼平于7月26日再次公開表示,我們並未拒絕過臺灣主管部門委託的島內民間機構前來協商,並安排于7月27日在廈門市與臺灣主管部門委託的島內民間機構和臺灣省農會等民間農業組織進行協商。這都充分展現了大陸的誠意。但令人遺憾的是,時至昨天,臺灣主管部門仍堅稱“不會派人赴大陸談水果零關稅問題”,斷然拒絕雙方協商。在對臺灣水果進入大陸市場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協商問題上,我們已仁至義盡。人誤地一季,地誤人一年。在此情勢下,為使臺灣廣大果農不至於因臺灣當局拒絕協商導致在島內水果採摘銷售旺季喪失享受水果銷往大陸的零關稅優惠,從臺灣果農利益考慮,我們別無他法,只能做出於8月1日正式對原産于臺灣地區的鳳梨等15種水果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的決定。

  這位發言人強調,需要指出的是,對15種臺灣水果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後在島內可能衍生的一些問題,希望臺灣主管部門能從臺灣廣大果農的切身利益著想,採取切實措施予以解決。 
 
來源:人民網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