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頭
English
繁體
 
 
綜述:兩岸農業合作在互惠互利中不斷發展
 
 
  來源:      日期:2006-10-19 13:20

 

  台灣網10月19日北京消息   兩岸農業合作論壇于10月17日在海南博鰲舉辦,這是兩岸農業合作交流的一次盛會。兩岸農業交流是兩岸經貿往來發展較早的領域。特別是近一年多來,隨著“胡連會”所達成共識的推動、國共經貿論壇的舉辦和大陸一系列惠臺政策的出臺,兩岸農業的合作與交流高潮疊起,合作交流領域不斷擴大,兩岸農業合作在互惠互利中不斷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大陸推動兩岸農業合作的積極措施惠及了兩岸同胞

        近年來,大陸接連出臺了一系列積極促進兩岸農業合作、惠及臺灣農民的政策措施,推動了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的發展。

        從2004年12月大陸開放臺灣水果進入品種從原來的柚子、檳榔、芒果、楊桃、連霧5種增加到12種,到2005年5月3日再次宣佈將檢驗檢疫準入的臺灣水果由12種擴大到18種,並對15種臺灣水果實行零關稅措施,而後準入的品種又擴大到了22種,並實行零關稅,這一系列開放臺灣農産品“登陸”的政策在兩岸引起了強烈反響。零關稅的推行、“綠色通道”的快速通關、專用查驗窗口的設立、提前報關舉措的設立等等,使臺灣的水果已經香飄祖國大陸,成為大陸人民喜愛的水果。

        自1997年以來,農業部、國臺辦和原外經貿部先後批准在福建省福州市、漳州市,海南省以及山東、黑龍江、陜西等省的部分區域設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截至2005年底,試驗區內臺資農業企業已達1800家。

        在2005年,農業部通過先後赴福建、四川、山東、上海等地的調研,進一步提出了關於加強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的意見。新批准設立了廣東佛山、湛江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廣西玉林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至此,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達到9個。迅猛發展的海峽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已經成為兩岸經濟發展嶄新的增長點,成為構建兩岸共同市場的“催化劑”。

        2005年,大陸恢復對臺漁工輸出工作,使兩岸的漁業交流迎來了新的階段。通過與臺灣相關機構就對臺漁工勞務的合作問題進行的非正式探討和接洽,制定完成“對臺漁工培訓、考試、發證標準”,並在現有漁船船員證件的基礎上設計了“對臺漁工基本技能培訓合格證”,推動了兩岸漁業交流。

        兩岸農業合作在溝通中“長大”

        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展開。隨著兩岸農業交流的不斷深入,大陸涉農的民間機構與島內各級農民組織、農業專業協會、農業研究機構、農學院、重點農業企業等已經建立起了廣泛聯繫。目前,兩岸農業交流已經逐步發展到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在動物疫情通報、農業資訊交流等多方面開展技術交流與産業合作,建立起穩定的溝通、交流渠道。

        在2005年10月,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與臺灣省農會在四川成都聯合成功舉辦了“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論壇”。這次論壇成為當時島內農會系統到大陸參會人數最多的一次。這次論壇探討解決了在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對促進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

        2006年4月,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與臺灣省農會雙方首次聯手舉辦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博覽會。從布展到宣傳到最後的參展雙方積極溝通,緊密配合,最終促成展會的成功舉辦,為擴大臺灣農産品在大陸北方銷售搭建起嶄新平臺 。

        2005年禽流感疫情發生後,大陸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與島內有關機構迅速建立起資訊交換機制。每次新疫情發生確認後,大陸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都在第一時間向島內傳遞疫情資訊,受到了島內民眾和輿論的歡迎。

        近年來,大陸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還積極邀請臺灣農業界其他高層人士以及農漁會、農業合作社組織、農業專業協會和普通農民來大陸參觀、考察。同時,積極組織大陸農業管理人員、專家學者赴臺考察。為了加強兩岸農業骨幹青年的聯繫,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邀請臺灣傑出農民協會推選的臺灣傑出農民代表參訪團和臺灣農學院青年學生代表參訪團來訪,推動了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的長遠發展 。

        隨著兩岸民間農業組織溝通的經常化,兩岸農業人員往來也越來越密切。在密切溝通與合作中,雙方就兩岸農業互為依存、合作雙贏的前景達成共識,為構建兩岸農業合作長效機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臺資企業在大陸新農村建設中獲得了新的商機

        目前,正值大陸進入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階段。在新的形勢下,通過借鑒臺灣農業企業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引入臺灣農業産銷組織模式、農産品批發市場經營模式、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模式等進行試驗推廣,吸引臺灣農業組織、農業企業、農業界人士參與大陸新農村建設中,既為臺灣相關單位和企業提供了發展空間,又支援了大陸的新農村建設。

        作為大陸的知名臺資企業,臺灣大成飼料集團通過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為企業在當地的發展開闢了更大的空間;旺旺集團也通過投資山東帶動當地農副産品加工業、農業産業化進程這一舉措,在帶動山東經濟發展的同時,自身也得到了有良好的回報。

        立足全局,著眼長遠,通過探索新形勢下兩岸農業合作的有效運作機制,進一步加大兩岸農業界人員往來和經貿、技術合作,將會吸引更多的臺灣企業和臺灣同胞參與到大陸的新農村建設當中來。(農業部:魏玉棟 記者:陳寧)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