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頭
English
繁體
 
 
“綠色通道”令臺灣農民振奮
 
 
  來源:      日期:2006-06-09 13:56

 

 

  臺灣政壇這陣子腥風血雨,阿扁當局面臨危機,使盡渾身解數保權位,吸引了媒體的注意力。對臺灣農民非常重要的、但不具煽動性的消息,就被淹沒在弊案和政治新聞的大海中。

  大陸的供銷總社計劃派採購團來臺灣,推動臺灣水果及其他農業副産品銷往大陸。今年4月份在北京舉辦的“兩岸經貿論壇”,雙方商定大陸供銷總社赴臺灣採購,現在已經要落實了。

  大多數臺灣人不了解大陸的供銷總社是怎樣的機構,它是大陸最大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規模之大令人咋舌。臺灣水果銷大陸推動了一年多,在北京、廈門等都市都辦了展銷活動,相當轟動,展銷産品通常都被搶購一空。大家都是抱著物以稀為貴的心理去嘗鮮,價格偏高也願意一試,但是這終非長遠之計。臺灣水果及農産品若要在大陸市場建立品牌、穩定銷售量,一定要與供銷總社這種機構建立長久合作關係,保證大批農産品能及時在各縣市、鄉鎮供銷站供應,産銷管道暢通,銷售穩定之後,才談得上經濟效益。

  另外,水果及蔬菜的保鮮要求高,如果運輸時間過長,或冷藏設備不齊全,産品最後只有就地賤賣,農民備受損失。就是考慮到這一點,中國大陸交通部為臺灣農産品開放“綠色通道”,凡是臺灣地區生産的農産品,在大陸通過公路運輸至銷售地,符合鮮活農産品綠色通道運輸規定的合法車輛,全部享受優惠政策。這裡説的“綠色通道”遍及中國大陸,北京至海口、銀川至昆明、上海至拉薩都是一路暢通。臺灣水果及農産品可以運送到中國大陸的天涯海角,這是很令臺灣農民振奮的好消息。

  單從這件事來説,“兩岸經貿論壇”已有貢獻,他們不只是開會評論,還為臺灣農民做了實際的工作。

  另外有報道,臺灣省農會是供銷總社赴臺採購的對口協商、接待單位,這是理所當然的安排。因為數十年來臺灣省農會是一個草根性強的農民專業團體,省農會與農民朝夕共處息息相關。但是就在一年前,臺灣當局高層硬生生把農産品銷大陸的經營權劃歸外貿協會的農業組。理由是省農會的政治立場偏藍,外貿協會雖然組織簡陋,它的農業小組完全不熟悉業務,但是政治立場接近扁當局的“獨立”理念和“積極管理”方針,所以要它夾在中間發揮監視、阻撓的功能,遇到實際工作,還是找省農會來料理。這種安排進行了一年左右,所産生的效果是事事滯礙不前,臺灣水果還在等待,無法及時賣到大陸去。

  外貿協會卡住臺灣水果登陸的情況已經解套?今後能否將業務交給臺灣省農會不再過問?其實真要推動業務,這是惟一可行的辦法。是不是臺灣當局在水果登陸方面,已不落痕跡地略略鬆綁?阿扁焦頭爛額的事情太多了,沒有工夫和心情來阻撓這件事?誰也不清楚,大多數人也無意去找答案。

  想到今後臺灣農産品能順利地通過大陸供銷總社及時販賣,禁不住要為萬千台灣農民慶倖!臺灣的農民多少年來很多一直屬於低收入戶,長久被壓在社會的底層。自臺灣加入WTO後,農民的日子更不好過,為此抗爭的“白米炸彈案”曾引起社會的關注,結果炸彈案的主角竟被判重刑,臺當局漠視農民的心態很明顯。但願水果暢銷大陸,對他們會稍有幫助。(作者馬淑靜 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經理)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6-06-12 第03版 )


(來源:人民網)

編輯:齊曉靖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