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頭
English
繁體
 
 
廈門臺灣水果集散中心:佳果香了兩岸同胞心
 
 
  來源:      日期:2006-12-30 10:08

 

     12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出席廈門經濟特區成立25週年慶祝大會期間,專程深入廈門臺灣水果集散中心考察,與臺農、臺商親切交談,並勉勵臺商:祖國大陸廣闊的市場等著你們

     廈門臺灣水果集散中心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位於廈門島北部,東臨廈門高崎國際機場,西靠319國道,南距廈門港東渡深水碼頭,北離廈門大橋僅500米,“優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海陸空交通運輸優勢,使得廈門成為臺灣水果進入大陸的集散首選之地。時間最短、路程最近,便捷的通關、檢驗檢疫環節,最直接的産供銷鏈條是廈門臺灣水果集散中心最大的特點。”中心董事長李至強向記者娓娓道來。

     早在2005年5月期間,祖國大陸首次開放一批臺灣水果零關稅進口,廈門中埔水果批發市場就首先騰出5000平方米場地,建起了可容納1300噸水果的臨時保鮮冷庫,設立臺灣水果專區,並首次招入了20多家臺灣水果商、農會入場經營,到年底各類水果交易量達到30萬噸,臺果專區成為中埔對臺農業招商的第一個平臺。

     3個月建起水果商務大廈

     2005年12月7日,國臺辦主任陳雲林到中埔視察,支援廈門建設臺灣水果集散中心。至此,中心的建設擺上廈門市有關單位的議事日程。

     原來的中埔水果批發市場夾雜著眾多的國內批發商,攤點雜亂。通往市場的道路也是羊腸小道,一部大點的車開不進去。路的旁邊還零散地分佈著10多間小商店,那是為安置西海域整治而棄海上岸的漁民生活而建的,但這次必須拆除;還有那天上和地下的電纜和各種管線,牽涉到10多家單位和部門,都得一一協調,妥善處理。一個最難的任務是:必須在3個月不到的時間裏,建起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的6層水果商務大廈……

     “只要對臺灣人民有利的事情,我們都要把它做好。”這句話成了廈門市上下一致的實際行動。

     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何立峰多次到中心進行現場辦公,要求各部門齊心協力把集散中心建設成環境較好、具備規模、代表大陸現代化水準的水果集散中心。市區兩級政府把集散中心建設列入“十一五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

     湖裏區根據中臺辦和省委、市委的指示精神,迅速成立了中埔水果批發市場環境整治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僅用25天就完成市場3.1萬平方米道路用地和1.3萬平方米的房屋徵地拆遷工作。經過兩個月的日夜奮戰,克服了雨天及春節原材料供應緊缺等困難,完成了長600多米、寬8至14米的新建道路,包括水、氣、電、電信等13種地下管線的改造,以及道路綠化景觀、路燈、大型廣告牌等工程的施工。同時協助中心進行水果商務大廈的建設。

     適逢春節,湖裏區領導幾乎把工地當成了辦公室,大年三十他們還在工地開會,與殿前街道和高殿村的幹部一起,為的是協調封閉交通方便施工的問題。承擔水果商務大廈建設任務的廈門凱帝建築公司,科學組織施工方案,調集了600多人投入工程施工。他們分成模板、木工、鋼筋、混凝土等幾個施工隊伍,採取三班倒的辦法,輪番上場,搶時間趕進度,4年沒回四川老家過年的郭姓工友忍著淚水把錢匯往老家,挽起褲腿又回到了施工隊伍中……只用了76天時間,一座6層的大樓就拔地而起。

     從今年1月29日開工建設,4月8日落成開張,廈門臺灣水果集散中心以超常規的速度建成並如期投入使用。

     配套設施日臻完善

     有了集散中心,臺灣農産品和水果進入大陸有了一個穩定的平臺,再向全國輻射轉運就十分便利了。

     目前,臺灣農産品和水果進駐大陸市場已呈常態化的行銷之勢。其中進入中心的臺灣水果有鳳梨、芒果、蓮霧、哈密瓜、木瓜、楊桃、番石榴、番荔枝、香蕉等22個品種,其中70%以上的水果及農産品銷往北京、上海、青島、深圳、成都、山西、湖南、新疆等大中城市,30%輻射廈門周邊地區。今年頭11個月,中心的臺灣農産品交易額已經達到900噸,其中農産品300噸,已經有來自臺灣地區的臺南、臺中、高雄、南投、屏東等地的262家行銷團體、物流企業入駐中心。在集散中心,來自大陸10多個省市的水果採購商常年駐點採購,與臺灣水果經營商直接進行供需對接。

     臺灣農産物流協會理事張先生原來在臺灣從事百貨業,近年涉足農産品物流,並組織了多批臺灣農民來大陸參展。他説,在臺灣,供、銷之間有農會、合作社等橋梁,而臺農來大陸後,受到臺當局政策限制,“橋梁”沒及時跟過來,臺農做起市場來力不從心。以往他每次組織臺灣農民來大陸參展,由於臺農在大陸沒一個固定落腳處,展前“倉促成軍”,展後“作鳥獸散”,展銷賣不完的産品還得再運回臺灣,十分麻煩。自從廈門建立了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臺灣農民初來大陸再也不用擔心了,入駐中心的臺灣農民及農産品經銷商可以自行組織起來,參加各地的展銷。

     眾多入駐的臺灣果商表示,在中心設立經銷點不是為了做廈門市場,而是要以此為轉机地做大全國市場,這才是他們的初衷。

     如今的廈門臺灣水果集散中心,配套設施已經相當完備。一期建設完成的項目有1.3萬平方米的臺灣農産品展銷交易中心、配送中心,3.8萬平方米的臺灣農産品水果商務區和2.5萬平方米的交易中心。在中心內配有海關、檢驗檢疫部門專門為臺灣農産品水果配套的專庫,設立了水果、農産品無公害農殘檢測中心,保鮮冷庫,大型恒溫展銷廳等。中心還與全國各大中城市的農産品、水果批發市場交易資訊聯網,並配有價格電子發佈屏。在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的水果商務大廈內,可以容納300多家臺商入駐設點行銷,並相應配套了網際網路絡、電子結算中心、期貨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

     廈門有關部門傾情服務

     與此同時,廈門工商、稅務、海關、檢驗檢疫、臺辦、公安等有關部門進駐現場提供服務,為臺果行銷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檢驗檢疫部門提供了便捷的檢疫措施,協助進口企業辦理入境臺灣水果、蔬菜、動植物檢疫許可證手續並快速審核批准;對到岸未事先辦理許可證的臺灣水果,先調入集散中心的冷庫封存,事後補辦相關手續;幫助建設檢疫除害處理設施,有效處理發現的有害生物。

     廈門海關開闢了臺灣水果快速通道,設立了“特別通行”的專窗,提供優先接單、專人審核、專人計費、專人放行的通關措施,在50分鐘內就可以辦結核單、放行等通關手續。

     廈門邊檢部門為載運臺灣農産品的船舶開闢網上辦理檢查手續,全天候24小時辦理邊檢通關手續,確保船舶邊檢通關時不等候、不滯留。

     不久前,集散中心採取措施,對原産于臺灣的水果加貼原産地標誌,採取“臺商直銷”和“分區銷售”模式,切實保護臺灣農民和經銷商的利益。“眼下,我們正在醞釀成立中心自己的行銷隊伍,到國內各地去展銷、洽談,協助臺商開拓內地市場。這也是我們中心下一步的服務措施。”中心董事長李至強告訴記者。

     “建成全國最大、最具規模的臺果銷售集散中心,這不僅是國臺辦領導的要求,也是我們始終努力的方向。”李至強説。(記者吳在平)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妮妮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