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銅業集團公司
 
  來源:《創新江西》大型畫冊      日期:2007-08-24 17:26

 
 

江銅躋身全國進出口企業500強

     商務部公佈:2004年我國進出口額最大的500家企業及出口額最大的200家企業名單。其中:江西銅業集團公司以進出口總額53179萬美元(其中出口9520萬美元,進口43659萬美元)排在第242位,成為江西省惟一入選我國進出口500強的企業。

江銅集團簡介(集團)介紹

  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成立於1979年7月,是中國有色金屬行業集銅採、選、冶、加於一體的特大型聯合企業,是中國最大的銅工業生産基地和重要的硫化工原料及金銀産地,也是國家重點扶持的國有特大型企業之一。公司總部設在江西省貴溪市。公司現擁有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德興、永平、武山三個礦和貴溪冶煉廠)江西銅業銅材有限公司、江銅—耶茲銅箔有限公司、江銅深圳南方總公司等59家法人實體和城門山銅礦等11個二級單位及駐外機構,職工三萬餘人,總資産138億元。2003年7月和2004年6月,江銅成功控股四川康西銅業有限責任公司和山西刁泉銀銅礦。

  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擁有豐富的礦産資源,全國前5大礦山均為集團所有,原料自給率在全國銅行業名列前茅,隨著德興銅礦富家塢礦區、成門山銅礦的成功開發,大大延長了礦山的服務年限。

  在國家的重點支援下,經過20多年的大規模開發建設,公司建成了具有世界水準、全國最大的貴溪冶煉廠,于2000年實現了國家規劃的第一個戰略目標—年産商品銅20萬噸能力,2003年9月貴冶三期工程全面建成投産,綜合年産銅能力達到40萬噸/年,居全球前十位。

  公司主要産品有陰極銅、硫酸、黃金、白銀、鉑、鈀、硒、碲、錸、鉬、硫酸銅、氧化砷、銅精礦、鉛鋅礦、鋅精礦、硫精礦、銅線錠、銅桿、裸銅線等,其中:“貴冶牌”電銅為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註冊産品,“貴冶牌”硫酸為國優金獎産品。公司産品出口美國、日本、歐洲和東南亞,並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技術、經濟、貿易往來。

  1997年,江西銅業集團公司進行了股份制改造,組建了由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控股的中外合資企業---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並於1997年6月12日在香港和倫敦成功地發行了H股,成為當時中國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礦業公司;2002年1月11日,江西銅業A股股票又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至此,江西銅業擁有了境內外兩種籌資渠道,真正實現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互動。

  江銅集團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榮譽稱號。1995年被評為“全國用戶滿意企業”,1993---2003年連續十一年被評為江西省優秀企業,2000年江西銅業集團公司黨委被評為“全國優秀基層黨組織”,2002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同年底江西銅業集團公司黨建品質管理體系通過ISO9001:2000認證,是全國的首創。所屬廠礦分別獲得 “環境優美工廠”、“環境優美礦山”和“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全國工業污染防治十佳單位”等。2001年吳邦國副總理視察江銅時稱讚江銅是“全國管理的最好企業(之一)”。

  2001年中國成功加入WTO後,江銅再次調整了發展戰略,以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相結合,調整結構、提升規模,做大做強銅生産及加工、黃金白銀生産及加工、硫化工和精細化工、稀散金屬提取及加工等四大産業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實現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隨著2003年15萬噸/年銅桿項目的建成投産和中美合資“江銅—耶茲銅箔股份公司”6000噸/年高檔銅箔工程的開工建設,標誌著江銅集團現代化銅産品精深加工已初具規模。

  江銅集團秉承“用未來思考今天”企業核心理念,與時俱進,正按照2000年時任副總理的吳邦國委員長視察江銅時提出的要把江銅“做大、做強、做好”的指示,緊跟當今世界銅工業發展步伐,瞄準“創建世界一流銅業公司”的發展戰略,不斷推進公司各項事業的發展。力爭2007年實現200億元銷售收入,201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銅業公司。

  德興銅礦是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主幹礦山,地處江西省德興市境內,是中國第一大露天銅礦,也是一個世界級的大型銅礦。德興銅礦擁有豐富可靠的資源,銅金屬儲量佔全國第一位,礦藏特點是儲量大而集中,埋藏淺,剝採比小, 礦石可選性好,綜合利用元素多。同時,擁有154噸電動輪、16.8立方米電鏟、45R牙輪鑽機和Φ5.58.5M球磨機、“敏太克”地質優化模型、全球衛星定位(GPS)卡車調度系統等國際上先進的採、選工藝和設備。現已實現10萬噸/日處理量,達産達標。主要生産銅精礦、硫精礦、電積銅等。礦山2003年産銅12萬餘噸,約佔全國礦産銅的四分之一。德興銅礦發展前景廣闊,2001年江銅按照規範的市場原則對破産後的富家塢銅業公司成功進行了收購,從而使德興銅礦的服務年限延長至50年。礦山發展目標是建設中國有色第一礦,努力躋身於世界先進銅礦山行列。

  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永平銅礦地處江西省鉛山縣境內。1979年,該礦被列為國家“六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經萬名建設者五年的艱苦奮鬥,一次性建成日採選礦石1萬噸的有色金屬大型露採礦山。現有職工4000多人,年産銅精礦含銅量1.6萬噸左右、標準硫精礦(35%)80萬噸以上。擁有4立方米電鏟、潛孔、牙輪鑽機、42噸進口自卸載重汽車和進口Φ5.036.4M溢流型大型球磨機等為主體的現代化採、選生産設備,成為我國第二大露天銅礦山。自1984年投産以來,該礦先後獲“江西省先進企業”、“全國有色先進礦山”、“ 環境優美礦山”、“全國綠化400佳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貴溪冶煉廠是我國第一家採用世界先進的富氧閃速熔煉技術和兩轉兩吸制酸技術的現代化煉銅工廠。主要工藝設備從日本、芬蘭引進,具有設備大型化、技術密集性強、能源消耗低、環境保護好、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工廠于1985年建成並一次投産成功,曾先後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環境保護先進單位”、“全國綠化300佳”、“全國工業污染防治十佳企業”等榮譽稱號。2003年貴溪冶煉廠三期工程全面建成投産,全年生産陰極銅34萬噸、硫酸100萬噸、黃金10噸、白銀220噸。閃速爐作業率、轉爐爐齡、總硫利用率等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或超過世界先進水準。

  中國銅儲量第一
    中國伴生金儲量第一
    中國伴生硫儲量第一
    中國伴生稀有金屬硒碲錸儲量第一
    中國第一座閃速爐
    中國銅工業採礦裝備水準第一
    中國最大的選礦設備(球磨機、浮選機、旋會器、圓錐)
    中國礦業第一個使用全球衛星定位卡車調度系統的公司
    中國礦業第一個引進採用世界礦業通用的地質模型建立、資源評價及礦山開採計劃優化軟體系統的公司
    中國礦産銅産量第一
    中國陰極銅産量第一
    中國硫酸産量第一
    中國伴生金産量第一
    中國銅行業綜合效益第一
    中國第一個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註冊的銅産品——“貴冶牌”陰極銅
    中國第一家境外上市的礦業股、全國有色系統和江西省第一家境外上市企業
    中國最大的銅工業企業
    中國銅行業總資産第一
    中國銅行業凈資産第一
    中國銅礦業採掘能力第一
    中國最大的銅礦——德興銅礦
    中國最大的銅冶煉廠——貴溪冶煉廠
    亞洲第一大尾礦壩——德興銅礦四號壩
  
  總體目標:保持江銅集團在江西工業和中國銅工業的“領頭羊”地位,力爭銅綜合生産能力進入世界銅行業前三強

  分二步走:第一步,2007年銷售收入、利稅、資産總額分別達到250億元、30億元、220億元;第二步,2010年分別達到300億元、35億元、260億元

    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敲定2005-2010年發展規劃

  2005年1月10日江西銅業集團公司總經理何昌明展示了江銅集團發展的宏偉藍圖——《江銅集團2005-2010年發展規劃》。總體目標:保持江銅集團在江西工業和中國銅工業的“領頭羊”地位,力爭銅綜合生産能力進入世界銅行業前三強
  
  規劃的指導思想是:以“大規模、高水準、新機制”確保江銅集團平穩較快發展,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銅的提取與加工為龍頭,加快貴金屬提取與加工,稀散金屬提取與加工及硫化工三大産業發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逐步提高公司的資産品質、效益水準和應變能力,提高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增強公司實力。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改善生産條件和人居環境,提高職工生活品質,鞏固安定團結的局面。總體目標為:保持江銅集團在江西工業和中國銅工業的領頭羊地位,力爭銅綜合生産能力進入世界銅行業前三強。分二步走:第一步,2007年銷售收入、利稅、資産總額分別達到250億元、30億元、220億元;第二步,2010年分別達到300億元、35億元、260億元。

  何昌明指出,江銅發展到今天已從量的積累走向質的變化,質變是指在資源、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諸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江銅要進一步發展,必須在觀念、行銷理念與市場開拓、資源意識、成本控制與企業效益、資本運作、管理體制與機制等各方面適應變化的要求。為此,首先要從深化企業文化建設著手,全面推進企業文化戰略,引導全體員工的思想觀念進一步轉變,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在面對複雜的市場環境和不斷白熱化的競爭形勢時要有應對競爭的措施和參與競爭的勇氣,靈活地適應變化的要求;要根據生産規模不斷擴大、産品種類迅速增加的現實,建立江銅特色的現代行銷網路,確保原料採購、産品銷售的實現;要對原有的管理體制、機制和組織機構進行調整,以適應進一步發展的要求;要加強培訓與人才引進,滿足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加快建立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科技創新與新産品研發體系,建立江銅集團的新産品、新技術研發機構,以科技進步推進結構調整、提高經濟效益、實現持續發展。

 
 
 

-------------------------------------------------------------------------------------------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