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開創兩岸經濟合作的新契機 為臺灣經濟帶活力

時間:2008-12-18 10:2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12月15日,空運、海運直航與直接通郵儀式在海峽兩岸正式啟動,標誌著海峽兩岸直接“三通”的基本實現,標誌著兩岸經貿往來正常化向前邁出重要一步。

  祖國大陸為實現直接“三通”做出了堅持不懈的巨大努力。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兩岸“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也提出了“希望雙方儘快實現通航通郵”,“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的兩岸“三通”主張。從此,實現“三通”就成為中共中央對臺方針政策的重要內容,成為對臺經濟工作的重心。

  12月15日,兩岸直接“三通”終於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三十年週年前夕得以實現,這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階段性標誌,可謂來之不易,這一成果更顯珍貴。 

  開創兩岸經濟合作的新契機

  實現海峽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有利於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但長期以來,在臺灣當局的政治干擾下,海峽兩岸一直無法實現直接“三通”,使得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一直呈現不均衡、不對稱、不正常的發展格局,而且海峽兩岸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經濟成本、社會成本、精神成本與政治成本,其累計直接經濟損失估計達數千億美元,而兩岸在“三通”及相關問題上的爭議、內耗,造成的間接社會成本更是無法計算。

  如今,直接“三通”的基本實現,可充分實現海峽兩岸經濟資源有效合理配置,讓生産、經濟要素在海峽兩岸之間流動更加便捷、高效,將為海峽兩岸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與好處。據有關專家估算,海運直航後,兩岸登記船舶及參與兩岸及香港運輸班輪的權宜輪行駛兩岸,不必再繞行第三地,不必再向日本石垣島等交鉅額“過路費”,每年可節省約7000萬美元。航空客運包機每週增加到108個航班,北方航線實現了“截彎取直”,兩岸可直接交接航管,飛航時間大大縮短,燃油成本大幅降低,往來兩岸更加便捷快速。尤其是空運直航的實現,不僅改寫海峽兩岸的時空距離,而且將拉近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讓臺灣海峽從“咫尺天涯”變為“天涯咫尺”,讓曾經對立、磨擦不斷的臺灣海峽變為一個暢通、和諧的臺灣海峽。

  直接“三通”更重要的經濟意義還在於,讓所蘊藏的兩岸經濟合作潛力與能量逐步得到釋放,將會形成新的兩岸産業分工與合作格局,有利於海峽兩岸經濟的進一步融合與一體化發展。

  為臺灣經濟帶來動力與活力

  臺灣曾是亞太地區經濟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但近10年來,臺灣經濟增長放慢,發展困難增大,競爭力下滑,甚至出現經濟邊緣化危機。與通航有關的機場、港口及相關産業處境艱難,面臨嚴峻挑戰。尤其是高雄港作為亞太地區優良的天然大港,其集裝箱裝卸量曾排名全球第三位。然而,由於兩岸“三通”無法實現,臺灣當局又對兩岸貨物運輸採取“不通關,不入境”的限制政策,讓高雄港的區位優勢逐步流失,集裝箱裝卸量在世界港口的排名連年下滑,2007年降到第八位,預計2008年將掉到10位之外。航空運輸業慘澹經營,多家航空公司倒閉。遲遲不能實現直接“三通”,跨國公司採購中心與區域營運總部不斷撤離臺灣,在臺歐美商會成員大幅減少,島內企業持續外移,投資下降,經濟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

  如今兩岸直接“三通”的基本實現,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一局面,為臺灣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動力與機遇。

  首先,將大大增強臺灣企業的信心。多年來,在兩岸“三通”不能實現的情況下,島內許多企業憂心如焚,不斷呼籲儘快實現直接“三通”,卻在島內複雜的政治因素下無法實現。直接“三通”的基本實現,大大增強了島內企業的投資信心與對臺灣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

  其次,將帶動島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臺灣不少機場與港口等公共基礎設施相對老化,不能適應兩岸直航的需要。於是臺灣方面已陸續啟動改建計劃,未來還將繼續擴大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有利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

  再次,有利臺灣區域經濟發展定位與目標的實現。臺灣當局曾提出建立“亞太營運中心”戰略目標,但因不能實現直接“三通”與限制兩岸經貿往來而受挫,如今直接“三通”的實現,則有助於實現臺灣重新提出建立亞太金融中心與區域籌資中心的經濟目標,可避免臺灣經濟的邊緣化,讓臺灣分享大陸經濟發展的紅利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好處。

  第四,有利於島內企業及國際跨國公司在海峽兩岸進行新的事業佈局與發展,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産業外移,吸引境外投資。

  第五,有利臺灣産業結構調整,提高服務産業發展水準。直接“三通”的啟動與推進,無疑可一定程度上減輕全球金融風暴與經濟衰退對臺灣經濟的衝擊。

  可以説,直接“三通”雖然不是促進臺灣經濟發展的唯一藥方或“萬靈丹”,但對臺灣經濟恢復與發展絕對是一針“強心劑”。

  兩岸直接“三通”雖然基本實現,但仍然存在一些障礙,還未實現一般意義上的全面直接“三通”。空運直航仍是非商業性的“包機形態”,是一種“特殊安排”,是局部的北線直航,而非全面直航;兩岸通商仍有許多限制,金融等多個行業還沒有實質性往來與合作,直接通商還是單向的,大陸企業還不能赴臺投資。因此,海峽兩岸需要抓住目前難得的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機遇,做出更多、更大的努力,加快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協商,繼續完善兩岸直接、雙向、全面“三通”,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完全“三通”,儘快實現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發展,建立正常的、制度化的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新秩序,為下一步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建構創造有利條件,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作者王建民 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