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直接“三通”基本實現 開創歷史新頁

時間:2008-12-16 08:37   來源:新華網

   12月15日,在天津港碼頭,中國海運集團所屬的“新煙臺”輪和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大洋洲”輪兩艘萬噸巨輪滿載著集裝箱整裝待發。當日,海峽兩岸海上直航首航儀式在天津東疆保稅港區舉行。新華社記者劉海峰攝

   12月15日,三位臺胞在深圳機場登機時揮手致意。 當日早上7時20分,作為兩岸直接“三通”首個飛往臺灣的大陸航班,深圳航空ZH9095航班正式從深圳機場起飛。 新華社記者壯錦攝

12月15日,海峽兩岸直接通郵儀式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北京航空郵件交換站舉行。 新華社記者汪永基攝

  12月15日,海峽兩岸直接通郵儀式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北京航空郵件交換站舉行。 新華社記者汪永基攝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 題:兩岸直接“三通”基本實現 開創歷史新頁

  新華社記者

  在歷經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後,兩岸的客機、輪船和信件,15日曆史性地跨越臺灣海峽,不再繞經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彼岸,基本實現直接“三通”。

  分析人士説,兩岸空運直航、海運直航和直接通郵的啟動,標誌著兩岸交流更加緊密、關係更趨緩和,併為臺海地區的合作、和平、和諧鋪設了光明之路。

  15日8時05分,迎著絢麗的曙光,大陸東方航空公司的MU2075航班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首度沿“截彎取直”的臺灣海峽空中雙向直達航路飛向臺北。

  6分鐘後,伴著期盼的目光,臺灣復興航空公司的332號航班從臺北松山機場騰空,也第一次沿雙向直達航路前往上海。

  8時47分,這兩架執行兩岸空運直航的首班包機在相隔3000尺的空中相遇,乳白色的煙跡匯合成兩岸關係交往史上的新節點。

  在東航航班離地後,上海區域管制中心與臺北區域管制中心通過直通熱線電話,進行歷史性的首次直接對話,互致問候,建立直接交接程式。

  上海區域管制中心管制運作部主任錢海生和臺北區域管制中心值班主任季亮,相互表示己方的直航保障工作已準備就緒,願密切配合,加強交流,以確保飛行安全併合作愉快。

  經過約1小時40分的飛行,東方航空MU2075航班滿載乘客,順利抵達臺北桃園機場;復興航空332號航班則安全降落上海浦東機場。

  當天開通的臺灣海峽北線空中雙向直達航路西起浙江省東山,東接東亞經臺灣至東南亞的B576主幹航路,能夠有效縮短臺灣至大陸北部和中東部城市的空中飛行距離。

  據兩岸民航部門測算,經這條“截彎取直”後的新航路,北京和上海至臺北的飛行距離比繞經香港,單程分別減少1100公里和1000公里左右。

  15日開始啟動的兩岸常態客運包機,大陸方面共有北京、上海(浦東)、廣州、南京、成都、瀋陽、深圳、武漢、昆明等21個航點;臺灣方面共有桃園、高雄小港、臺中清泉崗、臺北松山、澎湖馬公、花蓮、金門、臺東等8個航點。

  今後,雙方每週七天共飛不超過108個往返班次,並視市場需求適時增減班次。自此,大陸和臺灣的“兩岸一日生活圈”終成現實。

  同日11時,在漫天飛舞的禮花和綵球的掩映下,萬噸巨輪“新煙臺”號滿載裝有機械設備、建築材料、化工産品、食品等的集裝箱,離開天津港,駛向臺灣基隆,執行穿越臺灣海峽的兩岸海上直航首航,航程預計48小時,比過去繞航大約節省1天時間,可節省燃油140噸。

  而大約45分鐘前,可裝載貨櫃1200隻的臺灣長榮海運公司所屬的“立敏輪”,在響徹雲霄的汽笛長鳴聲和噴涌而出的送行水柱中,駛出臺灣高雄港,乘風破浪,不再輾轉日本港口,而直接經臺灣海峽前往天津,預計19日抵達。這是從臺灣出發的首艘兩岸海運直航船舶。

  當天上午,兩岸另有多家海運公司也先後發出各自的兩岸海運直航船舶。今後,大陸63個港口與臺灣11個港口間將構建起一條繁忙的直達“黃金海路”。

  據有關部門測算,按照兩岸年貿易額1000億美元、年運輸量7000萬噸計算,兩岸海上直航後,每年可減少運輸時間11萬小時,降低運費1億多美元。

  兩岸全面、直接、雙向通郵也于當天正式啟動。9時許,在北京航空郵件交換站,出生在臺灣的81歲的鄭堅伸出微微顫抖的手,投出一封寄往臺灣的家書。

  新中國成立前夕,鄭堅從臺灣來到大陸求學,1949年兩岸隔絕後,鄭家離分兩岸。“現在兩岸終於實現直接通郵,我可以最快速地把中藥寄給在臺灣的妹妹了。”鄭堅説。

  這封具有歷史意義的直郵家書搭乘華航的CI7952班機,約17時45分抵達臺北。這架班機共載有從北京收寄的266公斤、164件郵包。

  北京市郵政公司副總經理丁前亮帶領員工,也當場向臺灣同行郵寄了30封新年賀卡及16個裝有北京特色食品的包裹。

  當天9時17分許,臺灣中華郵政公司董事長吳民佑寄出第一封快捷郵件給中國郵政集團總經理劉安東,這是首封從臺灣寄往大陸的快捷郵件,當天下午即送達。

  此前,兩岸間的郵件最快也要大約三天才能到達。兩岸直郵後,航空郵件將由國航、臺灣華航和長榮航空執飛。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首倡兩岸“雙方儘快實現通航通郵”,“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兩岸“三通”的議題就此提出。

  經過兩岸同胞30年的苦苦等待,直接“三通”今朝終成現實。大陸主要門戶網站的有關評論、留言、跟帖在直航啟動短短幾小時內就達數萬條。“這樣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相信每個中國人都會牢牢記住”……

  海峽兩岸的多名高級官員出席當日直接“三通”的相關啟動儀式。兩岸媒體也爭相報道這一歷史性的場景。

  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在主持高雄港兩岸海運直航首航儀式時表示,兩岸“三通”啟動象徵兩岸和解,不再走對立衝突的路,希望兩岸能夠共謀和平繁榮。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在出席兩岸海上直航(天津港)首航儀式時説,實現“三通”後,兩岸關係將迎來一個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和大發展的嶄新局面。

  北京的臺灣問題專家徐博東説,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並加重威脅兩岸經濟的情況下,直接“三通”的基本實現有助於兩岸共克時艱、保持經濟平穩發展,更對今後兩岸關係的全方面發展産生積極影響。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