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字號:
臺商投資為何“西風漸勁”?

  時間:2007-08-24 13:36    來源:新華網江西頻道     
 
    大約20年前,受祖國大陸政策積極影響,臺商逐步進入大陸東南部以及沿海地區投資。20年後的今天,隨著兩岸經貿合作與交流的日益密切,臺商開始向祖國大陸的中西部地區投入更多的關注。記者從近日在江西九江舉辦的全國臺資企業協會會長大會和贛臺經貿合作研討會上了解,今年以來,大陸還相繼舉辦了魯臺、川臺、粵臺等系列大規模涉臺經貿合作活動,均獲得了巨大收穫。種種跡象表明,臺商對大陸的投資重心正在逐漸從沿海省市向大陸中西部轉移,臺商投資祖國大陸呈現“西風漸勁”趨勢。

     臺資西進: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

     世界輪胎業的前20強——“江西泰豐”是最早落戶江西的知名臺資企業之一。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李炳才在開幕式上講話
 2004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座談會現場
據泰豐輪胎(江西)有限公司製造部經理馬念慈介紹,儘管公司在2002年的産能已經高達300萬套,但今年仍將追加投資2.3億元更新設備,年底産能將提高到360萬套,並爭取跨入世界輪胎業前10強。與之相類似的是,“江西亞東”、“亞聯包裝”、“東盟實業”等臺資企業也紛紛不約而同地表示,由於看好中部投資前景,將在江西增資擴股。

     與臺商在中西部增資擴股熱情逐漸高漲相襯映,臺資企業在中西部的投資規模呈現逐步擴大的趨勢。資料顯示,在江西投資的臺資項目平均規模正高速增長,已經從2003年的592萬美元擴大到今年上半年的798.7萬美元,同比增長48.6%。西部地區的臺資企業同樣呈現較大規模。成都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高錦樂介紹,到目前為止,臺灣的百家大企業中,已有20多家企業在四川投資建廠,在四川投資上千萬美元的臺資企業及上市公司已達30多家。

     臺商在中西部的投資領域也更加廣闊,目前已遍及製造業、IT産業、農産品深加工、旅遊開發等。今年以來,臺商投資中西部工業和現代農業項目的步伐明顯加快:在此次贛臺經貿研討會上,共簽約9億多美元,其中多半屬資金工業項目,還涉及IT産業等高科技項目;在四川攀西地區,已有臺資企業進入並大規模開發當地現代農業;在河南,臺資首次進入當地食品加工業,臺灣統一集團將在鄭州投資設廠。

     臺商在中西部投資的回報率提高,收益明顯增強。據成都市臺資協會會長高錦樂介紹,在四川投資的臺資企業有近50%的企業盈利,近30%的持平,還有的企業還正待投産或正在建設中,盈利水準普遍高於內資企業和其他外資企業。同樣,絕大部分在南昌投資的臺資企業也獲得了贏利,有的效益甚至居集團在大陸不同省份投資所建多家企業的前列。

     西風漸勁:力量源於何處?

     “我兩年前沒有到成都投資的原因,是因為成都沒有配套廠商。隨著去年英特爾投資3.75億美元在成都落戶,以及隨後的一系列較大規模臺資項目在成都簽定了意向,成都的各産業領域基本上都形成了完整的産業鏈,很多工廠一到成都,很快就能找到一些配套的廠商。”高錦樂的另一個身份是成都偉翔日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他對臺商開始關注西部投資狀況的原因有著自己的分析判斷。

     據國務院臺辦副主任李炳才在會上介紹,臺商在大陸投資的情況正發生了一些改變,自從90年代中期,臺商在大陸的投資重點就逐漸從傳統産業和一般製造業向基礎産業和以應用為主的高新技術産業轉移,投資領域從第一、二領域擴大到第三領域,兩岸分工從産品品級的分工走向功能性分工,臺商將生産基地轉移到大陸後逐步將行銷、研發中心向大陸轉移。臺灣同胞在大陸投資開始追求形成完整的産業鏈和建立産業配套體系的意願越來越強烈。更重要的是,臺商在大陸投資從早期主要依靠自身的經營發展到對大陸綜合投資環境,對中央政府宏觀經濟調控以及宏觀經濟調控效應的依賴大大上升。而在投資地域上,除對珠三角、長三角等地投資較多外,對廣大中西部地區,甚至華北、華南以及東北地區投資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針對臺商投資“西風漸進”現象,有專家認為,這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産業升級所帶來的必然結果。沿海城市經過近20年的發展壯大,對於吸引傳統産業投資的熱情已經降低,投資環境也已經成熟並趨於飽和,臺商需要新的投資地。相對而言,隨著中西部地區投資環境的日益改善,臺商在中西部享有更多的政策、成本、資源優勢,更適合承接臺資企業的産業轉移。

     江蘇揚宣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勇鐸認為,臺商更加關注中西部,還受到沿海能源和土地相對緊張、臺資企業市場目標轉移等因素影響。另外,上海國福龍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惠德還指出,2005年後,隨著內地市場的完全對外開放,臺資企業在沿海地區所擁有的一些特殊優惠政策將逐步取消,這也是他們轉移投資地的原因之一。

     中國政府保持政策的長期穩定是不少臺商能放心在中西部投資並不斷追加投資的重要因素之一。李炳才在此次會上仍然反覆強調,儘管受到 兩岸在政治存在分歧的影響,但我們發展兩岸關係和經濟合作交流的政策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我們堅持不因政治分歧影響兩岸合作,繼續鼓勵臺灣同胞來大陸投資創業,繼續幫助在大陸投資的臺灣同胞在就業、就學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依法維護臺灣同胞在大陸的一切合法權利。

  借風揚帆:期待新一輪臺商投資熱潮

     據臺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最近公佈的“2004年

         贛臺經貿研討會研討會會場
         贛臺經貿研討會簽約儀式
大陸投資環境及風險調查”報告顯示,在被調查的150多個城市中,南昌市以綜合指數居第十一的測評結果,首次登上“極力推薦”城市名單,成都也首次排到了“極力推薦”城市的前列,“極力推薦”城市中中西部城市數量首次達到兩個。而僅僅在兩年前,南昌在此公會公佈的當年調查報告中,尚被列為“暫不推薦”城市。

     正是由於南昌提早意識到臺商投資將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從2002年以來,南昌開始努力改善政務環境和提升服務水準,抓住機遇借風揚帆。資料顯示,經過三次削減行政審批事項後,南昌只保留了347項行政審批事項,成為全國保留行政審批事項最少的城市之一;南昌將審批辦證中心與國際接軌,推行“朝九晚五”作息制度,實行辦證無假日服務;南昌市還於今年5月1日頒布實施了全國首部優化投資環境的地方性法規,將優化投資環境工作納入法制軌道。

     在南昌投資設廠的臺灣東元電機集團執行長連昭志,對南昌投資環境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他説,“由於中西部地區正處於大開放和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招商引資必然成為經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比如,南昌最能吸引外資的因素就是在大開放、大發展戰略指導下,政府部門優良的政務環境和出眾的服務意識。”他表示,東元電機將擴大在昌投資規模,並在有關方面的支援下,爭取5年內在大陸上市。

     儘管臺商在大陸投資的西進之風正起,但中西部地區的投資環境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以更好對接臺資企業的順利進入。作為最早一批在成都投資的臺商,高錦樂建議,在中西部地區對外商的配套服務還有待加強、融資渠道還應拓寬,同時除省會城市以外的地方以及較偏遠的地區投資環境和政府服務意識仍有待提高。

     另外,東莞臺德興鋼材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慶源、臺灣鎮恒企業董事長張國揚等對目前大陸正進行的宏觀調控可能對臺資企業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表示擔憂。對此,國家發改委綜合司司長韓永文作出了解釋:這一輪宏觀調控的實質不在於暫時讓一些行業發展得慢一點,而是創造一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體制環境。中央歸結為,這一輪宏觀調控實質是抑制不穩定、不健康因素,促進和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加快轉快經濟增長方式,加快促進體制改革,為經濟的長遠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事實證明,在宏觀調控取得成效的同時,大陸的經濟發展也處於一個良好合理的態勢。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長9.7%,1至8月工業增長17.1%,投資增長速度8月份也降到了26.3%,並逐步降到合理穩定的區間。經濟增長並未放慢,同時企業效益在上升,1至8月,全國財政收入增長了20%左右。因此,臺資企業將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

     據海關總署提供的數據顯示,兩岸的經貿往來已經進入了良性迴圈,越來越多的臺商帶著更多、更好的項目來到中西部地區投資。臺商每年投資大陸項目數從1989年的540個、合同金額4.32億美元,上升到2003年當年新增臺資項目數4495個、合同金額85.58億美元。大陸正成為臺灣第一大出口區域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專家認為,借著臺商西進之風,大陸正期待著新一輪臺商投資熱潮的到來。

 
編輯:邵磌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