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字號:
[資料] 贛臺經貿合作情況簡介

  時間:2007-08-24 13:39    來源:SRC-9     
 
 

  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引進臺資合同項目78個,合同臺資額8.3億美元,同比增長116%。截止2007年6月,全省累計引進臺資合同項目2102個,合同臺資67.2億美元,實際進資26.7億美元。

  一、贛臺經貿合作研討會影響力不斷擴大。連續四年成功舉辦了贛臺經貿合作研討會,且規模一屆比屆大,規格一屆比一屆高,效果一屆比一屆好。在繼200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出席研討會後,200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親臨盛會,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新黨主席郁慕明等臺灣知名人士和臺灣6個主要工商團體的理事長、28家臺灣百大企業集團的董事長、總經理在內的100多個臺商團組,1756名臺商共襄盛舉,“研討會”規模大、層次高、形式新、效果好、影響廣,已經成為兩岸經貿交流和我省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和品牌。今年我省將繼續在南昌舉辦第五屆“贛臺經貿合作研討會。”

  二、贛臺經貿交流與合作領域不斷拓展。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對臺工作,省委書記孟建柱,省長吳新雄,省委常委、副省長趙智勇等省領導多次會見臺灣知名人士和重要臺商,進一步促進了贛臺交流交往的深入。圍繞江西省“十一五”規劃制定了《贛臺經貿合作“十一五”規劃》,設立了南昌高新技術開發區海峽兩岸科技園。我省吸引臺資具有幾個明顯特點:一是投資項目規模趨大。2006年,全省新增一千萬美元以上的項目21個,合同臺資額3.2億美元,佔總數的33.7%。全省已累計批准一千萬美元以上的項目82項。其中投資額1億美元以上的有5項。今年上半年,菱光科技、華億科技、吉爐礦業等一批大型製造業項目落戶我省,二是産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南昌、九江、贛州、景德鎮分別形成了臺商投資以資本、技術為主要特徵的現代製造、電子、化工、陶瓷業集群和以人力密集、産品外銷為基本特色的現代加工型企業集群。與此同時,全省中小規模的臺商投資正向設區市工業園區集中。“上高現象”、黎川“馬賽克”現象,景德鎮的陶瓷集群就是非常好的例子。三是增資擴股日漸增多。“亞東水泥”、“泰豐輪胎”、“寶成集團”等一大部分臺資企業均選擇在江西增資擴股。四是臺商投資農業成為新的亮點。利用農業資源優勢,結合臺灣先進技術加快發展生態創匯農業和觀光農業。新餘景笙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萬載金源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高安元盛食品有限公司等等。採用公司加農戶經營模式,取得良好效益,被評為省農業産業龍頭企業。目前全省臺資農業企業116家,投資金額1.6億美元。五是高新技術企業登陸我省。繼“晶湛科技”、“旺爾康電子”順利投産之後,“富昌科技有限公司”、“一元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思創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高科技企業落戶我省。高新技術産業的進入改變了我省臺商投資結構,為全省經濟發展增添了強大後勁。截至06年底,全省臺資電子資訊企業已擁有14家,合同臺資額達3.5億美元。六是臺商投資三産業績看好。臺商在商貿、物流、網路科技、娛樂等行業投資數量和規模明顯增長。

  三、完善投資環境,服務意識不斷增強。繼續秉持“為臺商辦事、為臺胞服務”的理念,為臺企爭取有關優惠政策支援,解決他們在生産經營中遇到的困難。一是大力建設“四最”環境品牌。牢固樹立“替投資者著想,幫投資者成功,助投資者發達,為投資者服務”的新理念,傾力打造“成本最低、回報最快、信譽最好,效率最高”的四最環境品牌,堅持以人為本,以誠待人,真心實意地關心臺商發展,設身處地為他們排憂解難。各設區市和省臺辦、省發改委、省外經貿廳、省農業廳、南昌海關、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邊防總隊等省直有關部門都制定了優惠臺商臺胞的具體措施。省臺辦出臺13條具體措施為臺胞服務,為解決臺資企業對祖國大陸稅法不甚熟悉的問題,還專門邀請省國稅局專家赴臺資企業宣講稅務知識,受到臺商的歡迎。省外經貿廳通過全面推行政務公開,營造精簡高效的政務環境,提高了臺商辦事效率。上高縣為打開引進臺資新局面,一方面積極推進農業産業化,為旺旺集團、泰山集團提供穩固的農産品原料基地,滿足了臺商發展要求。一方面免費培訓勞動力,為臺資企業提供足夠勞動力,做好配套服務,使臺企在江西真正能夠降低商務成本,真正贏得更大利潤。二是認真協調處理臺商投訴。我們認真貫徹國臺辦臺商投訴協調工作會議精神,積極配合省人大,就我省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情況分別對九江、南昌、景德鎮等市進行了專項檢查,就有關積案、難案進行督辦並取得新進展。召開了全省臺商投訴協調會議,對於重要臺商投訴案件,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過問、親自批示,切實保障了臺商的正當合法權益。

 
編輯:邵磌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