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頻道首頁 | 最新報道 | 心繫同胞 | 地震災情快報 | 周邊地區影響 | 相關評論 | 圖片報道 | 地震回顧
 
臺地震引發“母體感應” 兩岸情同手足血濃于水

  時間:2006-12-30 08:40    來源:     
 
 

  中新網12月30日電 北京時間26日晚,臺灣島以南發生7.2 級地震,福建、廣東普遍有感,沿海城市震感較強。美國《僑報》29日載文稱,與此同時,一種類似于“母體感應”的本能也在兩岸同胞中升起,而這正是親人間最值得信賴之處。

  文章表示,各大網站在第一時間報道了相關消息,新聞後面的跟帖也如菲律賓海嘯一樣排涌而至。儘管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不大,但由此可見人類對生存的恐慌和敏感也有一種“母體感應”。這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和團結的必要性,那種“母體感應”永遠也無法割捨。

  文章説,臺灣和大陸一水之隔,可以説情同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在此次地震中,相信許多人會懷有同樣的心情,即臺灣和大陸實際上就是母子同體,否則不會牽一處而動全身,這不僅是就地理位置而言。

  許多身在大陸的臺灣同胞當晚都心急如焚,急著要打電話回家問安,只可惜線路一度中斷。就在短暫的那段時間裏,那種心急如焚表露無遺。同樣地,臺灣同胞也紛紛牽掛著大陸的情況,電話線路恢復後,也是問候不斷。血濃于水的感情由此可見。

  文章指出,一次地震引發出如此多的感想絕不是多餘的。一次地震不僅再一次拉近了兩岸的距離,再一次聯絡了兩岸之間的感情,同時也打破了所有的成見,包括政治對峙等等。

  既然如此,兩岸何必要拘泥于小小的圈子呢?攜起手來共建美好而又幸福的家園,還有什麼比這更美好而又幸福的事情?何況兩岸同胞本是情同父子、母女、兄弟、姐妹,何必要劍拔弩張呢?

  文章特別指出,當看到臺灣媒體稱,地震威力“相當於6顆原子彈在距離地下22公里處爆炸”時,更是感慨萬千,為什麼要用“原子彈”來形容呢?為什麼不用“母體感應”來解析此次地震?情到深處自然濃,衣襟同體本是人倫,但願能對那些忘卻真情者有所啟發。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