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傳統風帆情牽海峽兩岸 舟山專家赴臺裝岑氏風帆

時間:2010-05-05 13:38   來源:舟山網

  浙江線上05月05日訊 4月22日至5月2日,以胡牧、岑武國、鄭文興為主的舟山航海文化專家及老船工代表一行前往臺灣,為臺南市復原建造的“十七世紀臺灣船”安裝岑氏風帆,並與當地造船人員、文化專家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80多歲老船工成“追星族”

  “22日抵達臺灣後,馬上就投入了工作,連軸轉,幾乎沒有停過。”回顧在臺灣的10天經歷,胡牧説,是累並開心著。“十七世紀臺灣船”的船帆由我市岑氏木船作坊製作,頭帆長9米、寬6米,主帆長15米、寬12.5米,主帆面積近200平方米。舟山專家一行首先進行了地面組帆工作。將帆布攤開後,把一根根檔竹捆紮在帆面上,接著將60多個滑輪用各式繩索連接挂在桅桿頂部,並打上不同的繩結,用來升降帆和操縱風帆。

  看到舟山專家將一個個滑輪用不同的繩結與帆面相連,20多個當地船工感到神奇不已。“臺灣船”一位80多歲的許姓“把作師傅”(編者:對某個行業或領域內技術把關人的尊稱)對此更是關注,他只要一發現鄭文興打繩結,馬上就聚精會神地看,並嘗試著學打各種繩結。連建造倣古帆船30多年的專家、臺灣聯合船舶設計中心工程師陳林福,也忍不住動手嘗試起來。

  參觀的老兵連聲説“感謝”

  “在臺灣組帆期間,聽得最多的兩個字就是‘謝謝’。”胡牧説,舟山專家一行參加了在臺南市舉行的市長記者會,地面組帆、立桅,船上吊帆,船上試帆以及下水典禮等一系列活動,無論是當地政府官員,還是大學教授、普通市民,都對舟山團隊表示了極大的敬意。

  在4月24日的開放日活動中,不少參觀的市民看到半個籃球場大的帆面,都非常驚訝。一位1949年經舟山到臺灣的老兵拉著舟山專家的手連聲道謝,他説:“看到你們非常親切,非常感謝,還是大陸的傳統文化保護得好,傳承得好,讓我在有生之年能再看到完整的中華傳統風帆船。 ”

  臺南市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信雄特意寫信給胡牧,在感謝舟山專家赴臺灣幫忙的同時,還希望與舟山專家多開展學術交流。

  作為貴賓參加下水典禮

  5月1日上午,“十七世紀臺灣船”在臺南市安平港舉行隆重的下水典禮,吸引了當地30多家媒體及數千市民的參加。舟山專家組一行作為貴賓出席了慶典。

  在典禮上,臺南市市長許添財説:“非常感謝舟山來的師傅,幫助完成了‘臺灣船’風帆的製作和安裝。”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的記者也就“‘臺灣船’以及風帆與大陸古船的相同與差異”等問題,對舟山組帆專家進行了採訪,並要求舟山專家在船上當場演示如何升降帆。

  在5月1日的歡送晚宴上,承建“十七世紀臺灣船”的臺灣松林造船有限公司總經理林三進還向舟山組帆專家頒發了感謝狀。 (舟山日報 記者 文軍)

編輯:薛白璐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