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赴臺 臺北故宮力求安保滴水不漏

時間:2011-05-27 10:58   來源:人民日報

 

《富春山居圖》

 

  運用新科技 呈現山水意境

  深受兩岸矚目的“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6月1日將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實現歷史性的合璧。此次特展展出83件文物,臺北故宮博物院71件,大陸借展12件,其中的《剩山圖》保額為1.5億元人民幣。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為無用師和尚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被盛讚“此畫來自真山真水,又超越了真山真水”,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明朝末年此畫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前段稱《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後段較長稱《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剩山圖》與《無用師卷》分離360余載,歷經兩年多的努力,兩圖即將合璧,可謂兩岸一大樂事。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何傳馨介紹説,為配合特展,在古文物之外,臺北故宮將運用新科技,打造5件數字版的《富春山居圖》。據悉,光是一件作品就動用了42台投影機。“希望以數字效果更生動地呈現山水意境,同時充分説明黃公望的技法、師承等。”

  此外,這次合展還將展出《子明卷》。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圖》被徵入宮,乾隆皇帝見到後愛不釋手,把它珍藏在身邊,不時取出來欣賞,並且在留白處賦詩題詞,加蓋玉璽。沒想到,第二年,也就是1746年,他又得到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圖》。兩幅《富春山居圖》,一幅是真,一幅是假,可是兩幅畫實在是太像了,真假難分。最後證明,前面那幅為贗品,也就是現在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子明卷》。這次,最著名的贗品和真品同時展出,也將讓觀眾大飽眼福。

  自開保全公司 便衣藏身遊客

  富春山居圖特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行,讓島內民眾興奮的同時,也很關心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安保水準。

  今年3月18日,臺北故宮博物院曾停電6小時,導致監控中心各項安保系統包括安全管理、消防、電話全面停擺。然而事故發生後,臺北故宮博物院仍持續開放遊客參觀,直至18時30分關門為止。對此,島內民眾很擔心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安保情況。“停電並未導致安保系統停擺,只是陳列室的監控畫面無法傳送至監控室。而且事故發生後,院方緊急調派了大批警力前往現場巡邏,同時沒有損害參觀者的權益。”院長周功鑫接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説,“此次《富春山居圖》特展,臺北故宮博物院一定全力保障其安全順利進行。”

  談到安保,周功鑫説:“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都是天價,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承保。所以我們自己開保全公司。臺北故宮博物院有65名警力、55名安全管理人員,再加上監控與庫房維護二三百人,保全工作符合國際標準。不論是安管人員,還是陳列室櫃子設計,內內外外都在我們掌控中,觀眾的每一個動作,我們都會看到。”

  據介紹,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安全設備包括監控系統、防爆裝置、感應割碎玻璃的碎音裝置、紅外線偵測系統。“除了這些硬體設施,院內還有百餘名警員和安全管理人員,還有4條警犬來回巡邏,部分警員還會身著便裝隱藏在遊客之中。”周功鑫表示,“在文物安保方面,除了硬體措施不斷更新、升級,相關人員還要接受定期培訓。院方力求滴水不漏。”

  抽檢率過低 文物缺損留陰影

  1934年,國民黨把故宮的寶物從北京運到上海1.95多萬箱,最終來到臺灣的有3824箱,雖然僅是一小部分,但宮裏的精華都在臺北。如今,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68萬餘件珍貴文物,如何去保存?

  周功鑫説:“我們有登錄保全處,專門做材質維護,展覽廳的溫度、濕度很講究,像書畫維持在50%的相對濕度,溫度在21度左右。我們有二三十人專門做這項工作,隨時觀測展廳和儲存室的恒溫恒濕,每天都要去檢查。”

  但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曾經發生過兩件事情讓其對文物的保存水準飽受爭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之一、光緒帝瑾妃的隨身嫁粧“翠玉白菜”葉片上停留了兩隻小蟲,一隻是螽斯,一隻是蝗蟲。2008年,臺灣媒體爆出螽斯的一根須缺損了一釐米左右。不久又有報道説,世界上研究滿州史及滿文發展的最重要學術文獻、故宮珍寶《滿文原檔》缺了一頁“女屍圖”。

  由於沒有及時發現並追蹤文物破損及丟失的原委,外界質疑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抽檢制度出了問題。據悉,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唯一一次全面大清查是在1991年。此後院長每年組織抽檢1400件到1700件文物。由於抽檢率過低,島內業內人士質疑,未來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否還會冒出文物缺損、遺失之事,還未可知。 (本報記者 徐 蕾)

編輯:楊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