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者手記
 
〔紫禁城〕留給後人無數的感嘆!

  時間:2004-07-19 00:26    來源:     
 
 


時間:七月十五日   


                                                                                   臺北/好奇飽包


很故的宮

  一大早我就自動醒來了,因為今天我們要去故宮跟天壇遊覽,這一次肯定會謀殺很多的底片(臺灣人愛拍照是正港尚出名的啊!)我得快點準備好才行。

  第一眼看到故宮時,心中産生的想法,竟然跟很多遊記裏面一樣,是老套的 “我終於來了!”通常,故宮在我這類初來旅遊者的心目中的地位是,“如果只能選擇北京的一個景點遊覽,故宮是首選。”無數的宮廷戲裏,都讓觀眾感覺宮闈是個高深莫測,充滿陰謀與慾望的地方(圖九)。但是戲畢竟是戲,更多的僅僅是娛樂。當我佇立在眾臣跪禮的廣場中,遙望遠處皇帝大位,才深深感受到無上的權威的確實實在在的存在過。繁複,巍峨的建築,掃儘自尊,四肢伏地的禮節,這是樹立絕對權威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二啊!



圖九

  一邊聽導遊介紹,我一邊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中。在清朝的宮廷懸案中,雍正奪嫡,順治出家等千古不可解的謎團,也都在我現在所站立的這富麗堂皇,金碧輝煌的宮殿中發生。我看到了康熙為求臣子一心為公,苦心造詣寫下“正大光明”四個字,而這牌匾後頭放的是雍正的傳位詔書。。。。清朝中葉以後,各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也是在大殿裏被決定,包括將臺灣割與日本的甲午戰爭。皇宮最終決議割臺以求安撫日本,遠在臺灣的丘逢甲揮淚寫下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的名句。。我想到我至今仍能流利使用日文的祖父母,想到臺灣今日總統府的建築是日據時期的總督府,想起臺灣的處處可見的日本料理店,哈日風,甚至想到李登輝説出的 “日本天皇過世,我比你們日本人還難過。”。。。。今天,是二零零四年,距離戰爭的一八九四年已經有一百餘年,可是,造成現在臺灣的這一切,起因卻是來自於這大殿裏。。。我心中百感交集。

  相對於故宮,我更喜歡紫禁城這個名字。故宮,是以前的宮殿,有種“白頭宮女話玄宗”的淒涼;紫禁城則是更能概括皇家的尊嚴,儘管這尊嚴遭際隨風而逝。雖然今日故宮早已對所有人開放,但是故宮的心理意義絕對不與深圳歡樂谷一類的景點相類似。故宮雖然是皇族的居所,可是同時也代表了中國曾經輝煌強盛。在這大殿,乾隆曾經召見英使馬戈爾尼,康熙曾經展示過千里河山的皇輿全覽圖。。。想到這裡,感慨萬千。中國強盛在此,衰敗在此。雕梁畫棟今猶在,昔日萬歲已成煙。

  我們隨後繞到後宮,看到了傳説中的珍妃井。我這時又産生了與我曾經看過的遊記中同樣的想法:這麼小的井,人能進得去嗎?我與其他朋友高度懷疑這個井是不是只是穿鑿附會,為了故事而硬扯的。隨後看了一些妃子住的地方,心中升起了一種很奇特的感覺。妃子住的地方好小啊,每天就在有限的後宮裏轉來轉去,也不能隨便出去。每天就算勤於串門子,估計也不是太有趣。哎,如果大家每天都一起打麻將,不只打發長日無聊,也有助於轉移女人對妒嫉與攀比的注意力啊~~~~~(似乎想太遠了)

  在結束了故宮的遊覽之後,我的心情仍然很激動。無論怎麼壯觀的建築,尊貴的地位,如果不能善加守成,留給後人的只能是無盡的感嘆。其實今天很有走馬看花的嫌疑,因為這個景點很大,但是時間實在是太有限了,只有一上午,所以我們很匆忙,大家都得同時顧及腳快快地走(以免掉隊),耳朵認真地聽(導遊介紹),眼與手負責抓景,拍照。不過,看著兩卷已經拍好的底片,心中仍然很有滿足感。我下次再來北京的時候,一定要做好更多的功課,事前準備好各種史料,買好一張票,自己一個人細細地看,慢慢地體會這個有無數歷史,無數故事的宮殿。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