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臺灣媒體人看好咱 “中原經濟區呼之欲出”

時間:2010-10-11 16:50   來源:大河報

  “這才是天下第一姓呢───要給孩子起名,就起個‘第一好’、‘第一美’、‘第一牛’!”2010年9月25日,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來到濮陽帝順宮採訪時,驚奇地發現:第一、第二乃至第八,都是從人文始祖舜帝那裏衍生出來的103個姓氏中的各種罕見的華夏姓氏。


  “原來,‘第一’在濮陽有著特別的意義啊!中原文化太深厚了,可以説一開口説話,就要觸及黃河文明”。臺灣記者感慨。


  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副市長高樹森告訴大家:濮陽曆素有“顓頊遺都”、“舜帝故里”之稱。這裡孕育了造字聖人倉頡、兵家之祖吳起、一代名相商鞅、天文大師僧一行等名人。位列臺灣前十大姓氏的---張姓,“桑間濮上”、“退避三舍”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成語,即源自濮陽。


  孔子週游列國十四年,其中有10年在衛國(即今濮陽)。1987年出土的距今6400多年的蚌殼龍形圖案,被國內外考古界譽為“中華第一龍”,濮陽因此被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命名為“中華龍鄉”。聽到這些,臺灣記者驚奇而會意地面面相視。


  濮陽市雖然年輕,濮陽縣卻古老悠久,擁有國家級、省級文物70多處,不僅是中國最大姓氏之一張姓的發源地,還有中華第一龍、春秋諸侯會盟臺、戚城遺址等歷史遺存。除此之外,佔地4000多畝的濮上園、棲息幾十萬隻鳥類的綠色莊園、生長奇花異草的世錦園、文物保存完好的戚城公園,都值得遊覽觀光。《2005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一書對中國內地200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濮陽市名列全省第3名、全國第77名。


  昨天,記者們頂著進入深秋的寒氣,相繼參觀採訪了濮陽戚城遺址、揮公陵園、帝舜宮、臺資企業家雄燈飾有限責任公司───後者每年生産上百億隻聖誕綵燈,佔據了歐美30%的燈飾市場。


  臺灣正聲廣播電臺是覆蓋全臺的一家商業電臺。其老闆經理、主持人吳振堯先生,與中華稅務日報社長黃明生、“中國時報”主任記者連雋偉相互打聽、猜測著臺海通航以後,究竟有多少臺灣人到祖國大陸投資、觀光。有人説大概300萬人,立即就有人説是800多萬人。


  吳振堯先生對高樹森副市長“訴苦”道:“我在臺灣是做百貨業的,商業電臺每天播出節目100多個小時,受眾面不小。但是我們在島內招聘員工卻非常困難,除非航空小姐那樣的高薪職位,才有點吸引力。一般企業招工普遍缺員。很多企業家到大陸投資,就帶過來許多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員,臺灣竟然出現了員工荒。”


  聽到這些,濮陽市政府的接待工作人員和大陸媒體人,立即不失時機地開始幫助政府“招商”歷數河南的各種優勢,説是“早來早得”,歷史會證明“回到大陸投資興商將是明智的選擇”。今年8月,濮陽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已掛牌成立,作為“河南.臺灣活動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9月29日,將舉辦濮陽市臺企協成立慶典,濮陽已經成為臺商在河南的主要投資地之一。


  而吳振堯則更心切地表示:“高副市長,將來我如果來投資就把你看成親人了!”


  昨天下午,大家在濮陽著名的雜技之鄉東北莊,觀賞了雜技藝術學校孩子們集驚險、刺激、魔幻、美妙于一體的飛叉、轉毯、立繩表演。


  在曬滿玉米、花生的農家院落李家班、喬家班,記者們看到了上至耄耋老漢,下到五歲娃娃令人眼花繚亂的雜技、魔術法式。


  “中國時報”主任記者連雋偉在與高樹森副市長交流關於“中原經濟區”的概念時説,我們臺灣媒體已經注意並刊發了相關報道。我認為,眼下提出“中原經濟區”上升到國家戰略的要求是正逢其時。


  連雋偉説,前些年,中部地區已經提出“中原崛起”的目標。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大陸政府發現了出口為主的增長方式不能持續發展,城鄉居民儲蓄率居高不下,內需動力不足,暴露出社會福利體系構建薄弱───很大程度上,與全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有關。“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呼聲,及時彌補了這種戰略上的局部癡滯和失衡。特別是公眾意願也很強烈,為這個戰略轉變提供了強大的民意基礎。“中原經濟區”可以説是呼之欲出。(杜超)


 

編輯:宿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