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豫劇團

時間:2008-06-05 14:30   來源:台灣網

  團體簡介:

  臺灣豫劇團前身為“中州豫劇團”,自1953年起,于高雄左營落地生根,名為“飛馬豫劇隊”。隨著時代的變遷,于1996年1月1日起改隸國光劇團豫劇隊,再于2008年3月6日起改隸臺灣“文建會”,繼續為致力弘揚中原文化,傳承豫曲新聲而努力,期能累積豫劇藝術美學成就,積極拓展國際舞臺。豫劇隊在臺灣落地生根54年來,製作上結合了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精英,先後推出新戲《包公誤》、《三打陶三春》、《西出陽關》、《狸貓換太子》、《巧縣官》、《狸貓換太子續集》、《七品芝麻官》、《孟麗君》、《大腳皇后》及《中國公主杜蘭朵》《秦少遊與蘇小妹》《武后與婉兒》《龍宮奇緣》《豫韻-臺灣情》《曹公外傳》《錢要搬家啦?!》《田姐與莊周》《少年齊桓公傳奇》《劉姥姥》《慈禧與珍妃》等新戲,亦獲得觀眾極高之評價與迴響。該團每年均推出一至二齣年度大戲,經常應邀赴海外巡演,曾到過美、英、加、德、法、意等世界各國,也曾三度到北京、河南等地演出。

  主要演員:

  王海玲(飾演慈禧),1952年生,八歲豫劇隊學生班第一期,師事豫劇大師張岫雲,因聰慧絕頂、學習神速,被譽為“八齡神童”,名聞遐邇。十四歲即擔綱演出《花木蘭》一劇,一鳴驚人。十六歲畢業,十七歲榮獲臺灣“中國文藝協會”頒贈戲曲表演獎章,為歷年來最年輕之得獎人。三十多年來,王海玲演紅豫劇逾百齣,戲劇界譽為全能旦角;數次榮獲多家單位頒獎表揚,被文化界推崇為現階段最傑出卓越藝人之一。1985年臺灣河南同鄉會特頒“豫劇皇后”榮銜,王海玲似乎不折不扣的成為河南人了。1986年獻演《香囊記》,轟動臺北,造成一票難求的盛況。1991年年底,被“美華藝術協會”正式宣佈為亞洲最傑出藝人獎得主;次年元月份赴美領獎,並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演出《香囊記》,成為海峽兩岸第一個登上林肯中心的團隊。1991年,以王海玲擔綱主演的《王月英棒打程咬金》一劇,奪得電視金鐘獎。1994年2月,演出《金殿抗婚》、《王魁負桂英》、《唐伯虎點秋香》,造成賣座一空的盛況。5月份,更應邀前往法國、德國、義大利、新加坡等國演出。1997年應邀至英國,並演出《王魁負桂英》及《唐伯虎點秋香》,演出精彩,使全場觀眾無不為之歡欣鼓舞。1998年10月,赴香港及大陸巡演,演出全本《王魁負桂英》、《楊金花》、《三打陶三春》及《花木蘭》、《紅娘》、《大祭樁》等摺子,展現其全才旦角之深厚功底,“臺灣豫劇皇后”的名聲響遍豫劇原鄉──河南;而王海玲的舞臺生涯則攀上另一重要的高峰。2000年擔綱演出新戲《中國公主杜蘭朵》及《大腳皇后》,深獲學者專家讚譽,舞臺魅力讓觀眾無法抗拒。同年獲頒第四屆臺灣“文藝獎”。

  蕭揚玲(飾演珍妃),本名蕭雅玲,廣東梅縣人,11歲師承張岫雲及王海玲兩代豫劇皇后,專攻花旦及青衣。在學期間(1992年),即挑大梁于《唐伯虎點秋香》中飾演女主角秋香,並與其師王海玲(飾唐伯虎)同臺演出;其清麗之扮相、純凈之嗓音與穩健之颱風,極受矚目。畢業後,加入飛馬豫劇隊,在王海玲的悉心指導與引領下,開始與各項演出中擔任主要角色,經過多年的舞臺磨練與經驗累積,蕭揚玲已逐漸展露其作為“王海玲接班人”之架式。蕭揚玲能戲甚多, 2007年10月《慈禧與珍妃》,為其從事舞臺表演以來最具代表性之作品。

  演齣劇目:

  《慈禧與珍妃》:新編歷史豫劇《慈禧與珍妃》為臺灣豫劇團2007年度大戲。由臺灣豫劇皇后王海玲 VS 豫劇小天后蕭揚玲演出對手戲。一個是強勢的皇太后,一個是弱勢的嬪妃;一個是人性被扭曲被異化,一個是人性受壓抑受傷害;一個是為“權勢”排除異已竭力維護她的家天下,一個是為“道義”挺身而出期盼實現強國安邦的良好願望。正是這種特定的人物關係之間為了各自的目的,不得不在近乎于極端、近乎于殘酷的人生境遇中做出特殊的選擇,展開一場強權下的人性衝突。最終,慈禧以泯滅人性背叛權力為代價,導致國破民怨倉皇出逃的下場;而珍妃以自己年僅24歲生命來殉自己的理想願望和人格挺立。一個悲劇靈魂,以美的毀滅,昭示出美的永恒。深刻地揭示人性在歷史環境和重大歷史事件中的存在狀態,讓人們感知歷史不可預測的複雜性多變性,以及人的多極性的人性內涵,作人性和文化的思考,留給人們無窮的歷史感慨和不盡的人生況味。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