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四營別良威:我的神州體驗
 
 
  來源:      日期:2006-07-28 11:11

 

  我是一團四營的別良威, 是來自於海外 (菲律賓) 的臺胞青年。我真的感到非常有幸, 能夠參加這次全國臺聯所舉辦的2006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我記得每週日晚觀看臺灣中視的節目「大陸尋奇」的開頭歌是這麼唱的:『風雨千年路, 江山萬里心。秦關月, 楚天雲, 無處不是故園情…更有那桂林山水, 恰似人間仙境。敦煌月泉外, 沙漠起駝鈴』。這是我每週必看的節目, 這次有機會來到祖國大陸參訪後, 才感受到這首歌的意義和真實的描述。我們的第一站就是重慶, 重慶的經濟迅速發展和各項建設, 讓我感到印象深刻, 新奇和驚訝。

  在重慶師範大學觀賞了內容豐富的開營式節目, 聽到了重慶市領導的鼓勵話語, 也體驗到了「重師」學生的熱情歡迎, 以及工作人員的熱忱接待。

  我們接著參觀了重慶的地標—重慶市人民大禮堂, 感受到了她的雄偉與壯觀。在三峽博物館和重慶城市規劃館又大開眼界, 聆聽了解説員對三峽和本市的粗略介紹, 還有各種在館內非常先進的電腦視聽設備, 幫助我們了解這些內容。我感嘆重慶市的宏大願景, 就是預定在2020年規劃成為一個中國西南地區具國際水準的城市。到了晚上, 我和其他營員們品嘗了具有當地風味的麻辣火鍋, 之後在解放碑附近自由活動。在解放碑一帶的步行區真可謂是一個不夜城, 繁華無比; 百貨商場和各種商店林立, 霓虹燈爭相綻放, 甚至讓我分不清到底是東京還是香港或是臺北。

  位於大足縣境內的大足石刻是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之總稱。對我來説, 這是一個佛教藝術的偉大傑作。讓我讚嘆不已的是古代工匠的雕塑功力, 竟然能夠在此地就地取材, 雕塑出非常莊嚴又具教導意義的佛像, 真的是鬼斧神工。這是天才的藝術, 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産的寶庫。在參觀千年古鎮磁器口時, 我彷彿進入了時光隧道, 體驗了古代街道的景象。在當天晚上, 我們告別重慶, 登上維多利亞號豪華遊輪, 展開了三日多的三峽之旅。

  在船上時, 我深刻地感受到唐代詩人李白的詩「早發白帝城」的意境: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對於三峽的許多精彩描述, 我應不必贅述。當我在船頂的甲板上與其他旅客觀賞三峽時, 我深深感受到其險峻的地形, 綺麗的風光, 磅礡的氣勢和眾多的名勝古跡所吸引。我總是會對沿路的奇石和山水産生一些想像, 例如一些動物的姿態或好像某個人在擺出某種姿勢等。我們又上岸遊覽了著名的酆都鬼城, 不禁使我對許多鬼神的塑像肅然起敬, 也使我明白到「諸惡莫作」以及「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的道理。

  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遊覽神農溪時, 三五位稱作「縴夫」的土家族船民, 用耗盡體力牽動我們所乘坐的小船。據説他們從前是裸身拉船, 但現在為了符合時代需要和為了美觀, 才穿上單薄的衣物, 我佩服他們的團隊精神, 和對我們遊客所表現的一股熱忱。

  當遊輪在三峽快駛向盡頭時, 我們參觀了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工程, 以及工程模型室。我們在泄洪壩段前合影留念, 我再次讚嘆大壩的多重功能, 同時將造福許多民眾。之後我們準備下船, 到達了湖北省的宜昌市。傍晚時, 我們即將結束在重慶的分營活動, 與工作人員進行了簡單的告別晚餐, 並且準備乘火車赴北京總營參加下半段, 也是最主要的夏令營活動。乘火車對我和其他營員來説是一個全新的體驗。

  隔日的下午左右, 我們到了北京火車站, 見到了另一批熱情的志願者。當晚我們參加了內容豐富的開營式。在之後的幾天, 我在與來自其他分營的營員相處之後, 了解到許多他們在不同分營的趣事, 也交到了不少新朋友。我們展開了在北京的知性之旅, 例如在生存島體驗了鍛鍊身心的遊戲, 在人民大會堂參觀了各省豪華的廳房, 氣派的燈飾以及國畫。在頤和園和故宮, 我們見證了歷史, 欣賞了宮廷建築, 也感受到清皇室的盛衰。在中央民族大學的參觀與訪問的行程中, 受到了少數民族學生著他們各具特色的服飾的熱情款待。我們同時也參觀了大學的民族博物館。

  到旅程的最後一天, 我們更是有幸在航太城見到航太英雄—費俊龍, 並請他為我們舉行抽獎。我們也回贈他一副匾額作為禮物。我們見證到了祖國航太事業的發展與進步。在慕田裕長城, 我汗流浹背地走完全程的三個關, 並且在登完長城時, 産生一股自信心和成就感。雖然沒有參加比賽, 但是我還是感到非常高興。

  總而言之, 我在此次夏令營見識到了太多的東西, 結交了許多好朋友, 感受到了祖國大陸在各方面的發展, 也欣賞了各地的名勝古跡。希望未來還有機會能夠在回到祖國旅遊, 深造或就業, 看奧運。

                    作者:Willie, 菲律賓臺胞青年別良威

                                編輯:大徐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美術編輯: 高媛媛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