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分營報道:跨越海峽的體驗
 
 
  來源:      日期:2006-07-13 17:49

 

浙江分營在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前合影留念

 

  710日,由浙江省海外聯誼會、浙江省臺灣同胞聯誼會聯合舉辦的為期一週的2006臺灣大學生夏令營“浙江行”活動圓滿結束。參加夏令營的包括36名臺灣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內的94名營員,分別來自臺灣34所大學,絕大多數營員均為首次來到祖國大陸。在七天的行程裏,營員們遠赴淳安千島湖、紹興、寧波等地,尋訪歷史古跡,參觀市容市貌,考察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體驗現代科技,參觀浙江大學並與師生聯歡,親身感受了浙江社會發展的成就,大家異口同聲:百聞不如一見,不虛浙江行……

 

開營式隆重熱烈

 

  74日上午,“2006年臺灣大學生浙江夏令營”在杭州之江飯店隆重開營。政協浙江省副主席、浙江省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陳昭典,政協浙江省副主席、浙江海外聯誼會執行會長王培民,常務副會長陳金彪出席開營式。胡亞芳副會長主持了開營式。省臺聯副會長劉偉文、林楠、鄭博光參加開營式。

 

  陳昭典會長代表浙江海外聯誼會與浙江省臺灣同胞聯誼會對臺灣大學生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説,此次夏令營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為臺灣大學生了解中華文化,感受中華文明提供了一個十分難得的機會。王培民會長在講話仲介紹了浙江省歷史、地理和經濟發展等情況,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他希望營員們回臺灣後多多宣傳介紹浙江,把浙江人民對臺灣人民的深情厚誼帶回去,把在浙江的所見所聞告訴父母兄妹和親朋好友,以及未到祖國大陸來過的老師和同學們,做促進浙臺兩地交流交往的友好使者。

 

  隨後,陳金彪常務副會長宣佈開營,並向夏令營授營旗。營員代表臺灣中原大學生物科技係學生高亦芬發言,她期待這會是一次文化知性之旅,可以讓島內來的營員有一個全新的眼光來認識大陸,也希望能和大家彼此真誠相待,並將這份情誼連綿相傳。浙江省海聯會、省臺聯會還向營員們贈送了元代畫家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倣真織卷畫,傳遞了兩岸相聯的美好心願。

 

交流聯歡架橋梁

 

  浙江大學是一所具有百年曆史的名校。浙江大學美麗的校園風景,先進的科學技術,熱情的同學,給來自臺灣的營員們留下了美好而難忘的記憶。

 

  74日下午,浙江大學在紫金港校區為營員們舉行了簡短而熱烈的歡迎會。浙江大學副書記王玉芝教授致歡迎辭。胡亞芳副會長代表夏令營對浙江大學的熱情接待表示感謝。臺灣原住民團領隊廖國棟先生代表營員對海聯會、臺聯會的接待表示感謝,並希望所有在座的臺灣青年們透過這次文化交流,通過自己的認識創出自己的文化思想。

 

  王玉芝教授代表浙江大學和參加夏令營活動的各團領隊贈送了紀念品。浙江大學港澳臺辦主任沈傑介紹了浙大與臺灣地區高校合作交流情況和招收臺灣學生有關政策。營員們還觀看了浙江大學介紹短片,在聽到解説詞説“浙大現有本科生25000人,研究生19000人”時,全場臺灣學生情不自禁“哇”的一下喊了出來,深深地為浙大如此大的規模感到驚訝。

 

  當晚浙江大學學生與臺灣大學生共同聯歡,兩岸學子同臺獻藝,表演了別具特色的節目。臺灣中國醫藥大學學生吳涵如的一曲橫笛《花好月圓》高亢清亮;臺灣原住民的民族舞蹈《南王係之歌》熱情奔放,民族歌曲《美麗的稻穗》豪邁寬廣;臺灣浙江籍學生的原創劇DVD引來全場陣陣笑聲,贏得了滿堂喝彩,把聯歡會推上了高潮。臺灣原住民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曾德民即興演唱了一首即席自創歌曲《我愛杭州》,聲情並非茂地表達了他對杭州的熱愛,博得了陣陣掌聲。浙江大學文琴藝術團的學生懷著對島內大學生的同胞情,用精湛的技藝表演了古琴、民族舞蹈、京劇、獨唱等節目,充分展示了大陸學生的才藝。

 

風光無限畫中游

 

  浙江的山水早已蜚聲中外,西湖的柔美,紹興的婉約,千島湖的秀麗……七天之中,來自寶島的營員們一次又一次地被深深折服。

 

  盛夏的西湖,湖面上一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致。營員們登船遊湖,觀賞著煙波盪漾,古式木船在其間徐徐穿行,遠處是山色空蒙,湖山勝景如畫。下船遊島,近觀三潭映月,遠眺保俶雷峰。臺灣大學生張庭偉説,大陸處處都有美麗的風光,杭州的西湖就是大陸優美風光的代表,我來了還想再來。

 

  同樣“天下第一秀水”的千島湖又讓營員留戀忘返。湖上碧波萬傾,千島競秀,群山疊翠,峽谷幽深,溪澗清秀,洞石奇異,引得臺灣青年爭相把浙江的青山綠水裝入自己的鏡頭帶回寶島。“巨網捕魚” 景象壯觀動人,是淳安千島湖生態旅遊中的一絕。臺灣大學生見此情景,不停地鼓掌拍手,叫“哇賽!”。當漁工朝同學們扔上一條條大魚時,大家爭相抱魚合影,如同與影星、歌星合影一般。臺灣中興大學機械系學生高子揚興奮地説,“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表演,真是令人眼界大開”。營員們還遊覽了久負盛名的紹興沈園和東湖景區。

 

文化魅力感受深

 

  在營員們的眼中,浙江不僅山水美,更有著深厚的文化沉澱。七天的行程中,一系列的佛教文化、書法文化、遺址文化、歷史文化,讓他們目不暇接,也讓他們深深感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

 

  來到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營員們認真地看著一件件石器、骨器、陶器和模擬的原始茅屋,遙想遠古時期先民結廬荒野、茹毛飲血,對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燦爛文明的艱辛旅程,臺胞青年無不感嘆不已,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紹興蘭亭,臺胞青年漫步于曲折的水道兩畔,吟咏王羲之的名文《蘭亭序》,品嘗流觴美酒,體味當年群賢畢至、曲水流觴的儒雅倜儻。在王右軍祠,臺胞青年們情不自禁地仿傚聖賢,揮毫潑墨,體驗了中華書法文化的無窮魅力。

 

  在古老的天一閣,當得知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藏書樓和亞洲現存最古老的私人圖書館時,營員們表示,像天一閣這樣歷史悠久而又保存這麼完好的歷史建築在臺灣是根本看不到的,走進天一閣仿佛是走進漫長的中國歷史。

 

  走進岳廟,臺胞青年們靜靜地聽著解説員的介紹,重溫了民族英雄岳飛抗擊金兵、精忠報國的英雄業績。在岳廟的四大罪人銅像面前,大家咏起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的詩句,抒發著對岳飛的愛國精神的由衷欽佩。臺胞青年們還登上歷經千年滄桑重建的雷峰塔,遊覽素有“東南佛國”美譽的靈隱寺,深切感受了蘊涵其中的經典佛教文化

 

科技進步新體驗

 

  短短七天,雖然不足以讓這些臺灣同胞們對浙江乃至祖國大陸的發展做一個完整的解讀,然而在行程中捕捉到的一些生動的細節,已經足以讓他們感受到了祖國大陸前進的步伐。

 

  “真了不起啊”臺灣原住民大學生嵬浪鬥力站在寧波杭州灣大橋上發出由衷的讚嘆。作為浙江省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大橋建成後,天塹變通途,將會對全省、乃至長江三角洲南翼地區的整體發展産生積極影響。當得之將於2008年建成的杭州灣大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已建成或在建中最長的跨海大橋,營員們紛紛笑問講解員,可否用大橋將臺灣和大陸聯在一起,加快兩岸交通。

 

  上海的高速磁懸浮鐵路是世界上第一條投入商業運作的高速磁懸浮鐵路,最高時速431公里。在列車裏,臺胞青年們第一次感受了地面“飛行”的滋味,一個個顯得既激動又興奮。短短7分鐘的旅程讓大家意猶未盡,紛紛驚嘆大陸的科技發展速度。

 

  營員們親眼目睹了浙江城市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農村新穎別致的農家別墅、藍天碧水的旑旎風光,直接感受到了祖國大陸改革開放、蓬勃發展的濃郁氣息。一些營員紛紛感嘆,來大陸之前,總覺得大陸只有臺灣七八十年代的經濟發展水準,老百姓生活水準不高,沒想來後,看到大陸經濟這樣發達,農民住在別墅裏、穿的衣服都鮮艷多彩,許多擁有自已的汽車,這與臺灣不相上下。

 

不虛此行盼再來

 

  閉營式上,臺灣營員嵬浪鬥力、黃麗燕、陳志銓、徐碩儀、趙心成、李佳霖、高振榮、吳柏鋒8位營員代表及李春興、陳繼國、曾德明3位領隊發表感言。他們代表全體營員對浙江省海外聯誼會、浙江省臺灣同胞聯誼會的熱情接待表示由衷的感謝。同時他們表示,大陸優美迷人的山水風光,歷史悠久的文化古跡,突飛猛進的經濟科技,以及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都給他們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記憶。通過這次文化交流,不僅增長了知識,更讓他們對浙江有了全新的認識,紛紛感嘆浙江之行真是不虛此行。

 

  浙江海外聯誼會陳金彪常務副會長真誠地希望營員們把自己在浙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把浙江這片土地上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介紹給島內的廣大同胞,一起分享浙江的進步。同時,也期待更多的臺灣同胞來浙江觀光旅遊、投資經商、工作學習,共同建設浙江這一美麗的家園。

 

再見吧,臺灣大學生營員們,願您們將浙江行永遠銘記在心中,化作人生中一筆最珍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自已為中華的崛起、民族的昌盛而奮鬥!魯韻(浙江省臺灣同胞聯誼會)

杭州灣跨海大橋施工現場千同工人們合影,該橋全長36公里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美術編輯: 高媛媛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