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地方基層民意代表參訪湖南
字號:
回顧:臺灣教師湖南品味湘繡藝術

  時間:2007-05-22 17:13    來源:     
 
 

  台灣網8月11日長沙消息  今天上午,參加“第六屆湖湘文化之旅”交流活動的臺灣中小學校長交流團在長沙參訪了湘繡博物館,精美絕倫的湘繡藝術,令臺灣教育工作者們“愛不釋眼”,“怎麼看也看不夠!”紛紛慨嘆“恨不能入畫!”。

  湘繡起源於湖南民間刺繡,它巧妙地將我國傳統的繪畫、刺繡、詩詞、書法、金石各種藝術融為一體,從而形成了以中國畫為基礎,運用七十多種針法和一百多種顏色的繡線,充分發揮針法的表現力,精細入微地刻劃物象外形內質的特點,具有形神兼備,出神入化的藝術效果。

  近觀湘繡博物館展示的繡品,從“山水人物”到“花鳥蟲魚”,酷似于國畫,而其立體感觀及傳神程度又遠非國畫可比擬。其無與倫比的美和所表現出來的中國國畫獨有的意境,深深折服了所有的臺灣教師和隨團記者,怎麼看也看不夠,其感受已不是愛不釋手能夠形容。一位臺灣校長深深的慨嘆代表了大家的心情:“恨不能永遠留在畫旁,進入畫中!”。

  湘繡有名貴的欣賞藝術品,也有美觀適用的日用品。在各種技法中,以透明質紗底的雙面繡最為精美也最有難度,據研究所人員介紹,現在掌握這種繡法的人廖廖可數,因此,雙面繡品非常珍貴。

  在即將離開湘繡博物館時,記者看到,一位臺灣女教師依依不捨的在看一個精緻的玉蘭雙面繡品,因為是最後一天,她身上的人民幣已經花得差不多了,她的同伴説,“不買你肯定會後悔!”。於是兩人湊錢買下了下來,當可以確認已經是自己的了,兩位女教師如獲至寶,開心地計劃著回到臺灣後,一定要擺在辦公桌上,肯定連校長都會非常羨慕。

  湘繡歷史悠久,馳名中外。從1958年長沙楚墓中出土的繡品看,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湖南地方刺繡就已有一定的發展。1972年又在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中出土了四十件刺繡衣物,説明遠在2100多年前的西漢時代,湖南地方刺繡已發展到了較高的水準。(文萃 2006年08月11日)
 

                                編輯:大徐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