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歷史沿革

時間:2010-05-21 16:36   來源:四川年鑒

  四川省簡稱川或蜀。在商周時期,四川地區建立了兩個國家:一個是在今川西地區,由古蜀族為中心建立的蜀國;另一個是在今川東地區(包括今重慶市),由古巴族為中心建立的巴國。所以,四川地區古稱“巴蜀”。西元前316年,秦滅巴蜀,置巴蜀二郡,漢屬益州,唐屬劍南道及山南東、西等道,宋置川陜路,後分置益、梓、利、夔四路,總稱四川路,至此始有四川之名。元設四川行中書省,簡稱“四川行省”,明置四川布政使司,轄區內還包括今貴州省遵義和雲南東北部及貴州西北部。清為四川省,並對川、滇、黔3省省界進行較大調整,基本確定了現在四川的南部省界。

  民國時期,今四川西部分治為西康省,1955年西康省劃歸四川。1997年將四川分為今重慶直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目前,四川省轄18個市,3個民族自治州。

  自古以來四川就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經濟條件,使四川成為中國經濟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據考古證明,舊石器時期今四川境內就有人類活動,在距今4000~5000年時期,成都平原地區是長江上游區域文化的起源中心。其中廣漢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遺址,是古蜀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農業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很早興起,使歷史上四川的農業、冶金、絲織、建築等都得到一定發展。

編輯:宿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