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兩岸學者群英會 第十九屆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閉幕

時間:2010-08-06 08:38   來源:台灣網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關係研討會8月5日在西安閉幕(台灣網記者 蕪同 攝)

  台灣網8月5日西安消息 以“ECFA與兩岸關係發展之展望”為主題的第十九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經過了緊張熱烈的研討後,于8月5日下午在西安閉幕。

  本次研討會于8月4日開幕,在經過大會宣讀論文及小組討論後,今天下午先進行了各組召集人總結發言。

  臺灣銘傳大學教授楊開煌就兩岸簽署ECFA後的兩岸關係發表演講。他分別從優勢、劣勢、危機、機會等方面闡述了後ECFA時代兩岸關係的走向,並就怎樣用優勢彌補劣勢、用機會對抗威脅,提出自己的觀點。

  臺灣世新大學教授曾祥鐸,著重從後ECFA時代要加強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展開了論述。他提出了要建立文化交流的制度化,正視兩岸文化的差異性,特別強調要加強青年學生交流與新聞交流。曾祥鐸提出的中國的統一,要以中國文化的統一為先鋒的觀點讓人耳目一新。

  來自臺灣的中國統一聯盟的戚嘉林教授在發言中,堅定地表示,兩岸簽署ECFA後可以增強競爭力,穩定兩岸關係。他並引述相關學者的意見:兩岸簽署ECFA後,兩岸經濟模式將由單一的民間對民間,轉變為民間對官方、官方對官方並存。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教授,代表主辦單位在閉幕式上致閉幕詞。

  朱衛東表示,這次學術研討會圍繞“ECFA與兩岸關係發展之展望”的主題,重點探討後ECFA 時代兩岸經濟産業合作、ECFA對兩岸政治關係和臺灣社情民意的影響、兩岸文教交流前景等議題。這些議題都是攸關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

  朱衛東總結説,這次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提交了60多篇高品質的論文,以革故鼎新的精神和智慧,就如何把握兩岸簽署ECFA的契機、全面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提升兩岸競爭力、維護和擴大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如何加強兩岸文教領域的交流合作、塑造兩岸共同價值、增強中國認同,如何進一步增強兩岸政治互信、破解兩岸政治難題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發表了真知灼見,提出了許多新的思路和方法,提供了許多可行措施和中肯建議。專家學者們的新觀點、新建議,對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朱衛東表示,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標誌著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在經濟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兩岸經濟關係從此站在了新歷史起點上。但我們也要客觀看到,兩岸關係的深入穩定發展仍然面臨不少障礙。廣大學界的朋友、專家學者仍需一如既往,就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格局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加強研究探討,積極建言獻策。

編輯:薛白璐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