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兩岸記者變袁隆平粉絲

時間:2010-07-19 10:56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7月19日長沙消息 參加第七屆聯合採訪湖南的兩岸媒體三日來走訪了長沙湘潭等地的高科技産業園所與知名企業。面對湖南高科技行業企業發展的廣闊前景,臺灣媒體表現出強烈的興趣。

  歷時三天的採訪使兩岸媒體認識到,湖南不僅僅是農業大省,工業、科技及文化産業也很發達。這意外的發現使臺灣媒體情緒高漲,參觀中認真觀察、熱烈發問,以至某些活動因時間關係被迫取消,其間還留下了許多有趣的畫面。

  採訪袁隆平 臺灣記者變身瘋狂粉絲

  採訪第一站,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當傳説中的袁隆平院士出現時,兩岸記者瞬間變身老先生的瘋狂粉絲,從研究所一路追到實驗田,“喋喋不休”的提出各式問題,從如何看待轉基因食品到是否吃過臺灣大米,兩岸媒體都想聽聽老先生怎麼説。採訪結束後,八十歲的老院士還不能抽身,在實驗田邊經歷了臺灣記者的熱情圍堵與瘋狂拍照。

 

 

  7月16日,兩岸記者聯合採訪袁隆平院士。圖為袁隆平在實驗田邊向兩岸記者介紹情況。(台灣網 楊麗 攝)

 

 

  7月16日,兩岸記者聯合採訪袁隆平院士。圖為袁隆平在實驗田邊被兩岸記者熱情圍拍。(台灣網 楊麗 攝)

 

  

  7月16日,兩岸記者聯合採訪袁隆平院士,圖為實驗田邊熱情圍拍袁隆平的兩岸記者。(台灣網 楊麗 攝)

 

  經開區與工業園 縈繞不去的臺商情結

 

  臺灣媒體參訪大陸産業園區,通常最關心一個問題:臺企數量與發展狀況。這種情形在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湘潭臺灣工業園再一次得到驗證。先期參觀長沙經開區時,管委會主任的一席話説得參訪台媒喜憂參半:園區選資限制嚴格,臺企數量並不多,而園內臺企經營情況有好有壞,如鎂鎂科技進園兩年即獲很好效益,現正著急擴大規模,但經營不善者近兩年來面臨停産的情況也有發生。即使如此,在隨後參訪的湘潭臺灣工業園,同樣的問題又被提出——採訪大陸,臺商經營狀況是臺媒永遠揮之不去的情結。

 

  7月16日,兩岸記者採訪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台灣網 楊麗 攝)

 

 

7月16日,兩岸記者採訪位於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三一重工集團總部。(台灣網 楊麗 攝)

 

  先進民族工業 臺灣媒體惦念兩地合作

  湖南擁有一批著名企業的總部與生産基地,這些先進的民族工業企業引發了臺灣媒體的惦念。在著名的三一重工,在了解了其輝煌成就和廣闊前景後,臺灣記者直接拋出企業有無在臺拓展市場及合作的問題,盡力了解三一重工在臺的市場拓展規劃;而在南車株洲電力機車廠,臺灣記者則不停追問其籌建臺灣辦事處的具體情形,希望儘早完成以提振臺灣相關産業發展。

 

 

  7月16日,兩岸記者在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參觀三一重工集團工廠的生産作業情況。(台灣網 楊麗 攝)

 

 

  7月16日,兩岸記者在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參觀三一重工集團,圖為三一重工即將完工的新廠房。(台灣網 楊麗 攝)

 

 

7月17日上午,兩岸記者在株洲參觀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台灣網 楊麗 攝)

  作為即將在臺舉辦的“2010年臺灣湖南周”暨第六屆湘臺經貿交流合作論壇的預熱活動,第七屆兩岸媒體聯合採訪——走進湖南16日在長沙正式啟動,兩岸記者在為期5天的行程中將深入了解湖南的經濟社會建設成就,感受魅力瀟湘的多彩風情,以促進湘臺兩地的了解和溝通,20多名臺灣記者參與了此次聯合採訪。(記者 楊麗)

編輯:楊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