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岳陽樓

時間:2010-07-05 13:54   來源:湖南省政府門戶網站

  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盛譽的岳陽樓踞于岳陽古城的西門之上,其氣勢之壯闊,構制之雄偉,堪稱江南三大名樓之首. 名冠天下的岳陽樓構制獨特,風格奇異.樓三層、飛檐、盔頂、純木結構. 全樓高達25.35米,平面呈長方形,寬17.2米,進深15.6米,佔地251平方米.樓中四柱高聳,樓頂檐牙啄,金碧輝煌.遠遠而瞭,恰似一隻淩空欲飛的鯤鵬,尤顯雄偉壯麗。


  岳陽樓是以三國”魯肅閱軍樓”為基礎,一代代沿襲發展而來.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於軍事上.自唐朝始,岳陽樓便逐步成為歷代遊客和風流韻士遊覽觀光,吟詩作賦的勝地.此時的巴陵城已改為岳陽城,巴陵城樓也隨之稱為岳陽樓了.唐玄宗開元四年(西元76年),堪稱”燕汗大手筆”的張説貶官岳陽後,寄情山水,常與文人遷客登樓賦詩,以後,還有李白、杜甫、李商隱、李群玉等大詩人接踵而來,寫下了成百上千語工意新的名篇佳句,給岳陽樓蒙上了一層濃厚的文化意蘊。


  岳陽樓真正聞名于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岳陽樓記》以後.滕子京無愧為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名臣,他認為”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成著.”於是,他便請當時的大文學家范仲淹寫下了名傳千古的《岳陽樓記》.斯文一齣,廣為傳誦,雖只有寥寥369字,但其內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氣勢之磅薄,語言之鏗鏘,真可謂匠心獨遠,堪稱絕筆.其中尤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成為千古名言.自此,岳陽樓更是名揚中外. 以後歷朝歷代的詩人作家在此留下了大量優美的詩文.如虞集、楊維楨,楊荃、李東陽、何景明、袁枚、姚鼐等都曾來引把酒臨風,登樓吟咏。


  在岳陽樓一千餘年的歷史中,幾經風雨滄桑,屢毀屢建,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余次.每次重修後,”則層檐冰閣,岌頌于其上,文人才士登眺而徘徊”;圮毀之時,”則波巨浪,衝擊于其下,遷客騷人矯首而太息”(清朝張德容《重修岳陽樓記》),至民國末年,樓身已經破舊不堪. ”雄雞一唱天下白”,岳陽樓迎來了第一縷曙光.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岳陽樓極為珍視,對共進行了徹底的重修.重修後的岳陽樓,保持了原有的規模和結構,保留了原有的建築藝術和歷史風貌.樓底花崗石臺基增高了30釐米,使岳陽樓前的仙梅亭、三醉亭更顯主次分明,錯落有致.樓地面改鋪古代青,廳中的四根楠木大柱,為舊樓原物;宋代的四個大石墩,仍然蹲立在大柱下.民國二十一年年砌的原三面磚墻,改用了倣明清式樣的雕花貼金門窗.二樓為使登臨者視野更加開闊,加大了遊廊空間.樓堂正面懸挂著清著名書清家張照書寫的《岳陽樓記》,由12塊紫檀木組成.三樓陳列著一代偉人毛澤東手書杜甫的《登岳陽樓》詩.各樓懸挂著原有的木刻匾對,並增刻了古今名家吟咏岳陽樓的楹聯.其中一樓有一幅長達102字的對聯,上聯為”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淪然涕下!”下聯為”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水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而三樓一副短聯,僅僅八個字:”水天一色;風月無邊.”落款為”長庚李白。”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