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春節 別樣年貨

時間:2011-01-21 09:43   來源:人民日報

  過年是大事,名目繁多,所以一進臘月,人們就要開始著手買這買那,採辦年貨,以備節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人的年貨消費正呈現出規模擴大化、品種多元化、採購方式網路化等特點。

  過去買的少 吃穿自己做

  狄喆今年回家可以輕鬆一些了。出生於1981年的他,在深圳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每年春節他都會回石家莊探望父母。“前幾天我老婆上淘寶買了個足浴盆,花了幾百塊,直接郵寄到家裏。這樣我們回家就不用帶著這個大傢夥了。”狄喆説。

  網購年貨,這在過去,根本無法想像。

  高煥達,北京建工集團五建公司退休職工,今年68歲,地道的老北京。上世紀50年代,他一家7口人,住在一個大院裏。

  “臘月二十三就開始忙,二十六買豬肉,把黃豆、豬肉皮、胡蘿蔔放一塊做豆瓣醬。初一到十五,家裏來客人了,忙不過來,弄點豆醬吃。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麵發,二十九,蒸饅頭,各種各樣的都有。大饅頭,點上紅點。然後,炸排叉、炸饹炸饸、炸丸子。都備好了,一盤子一盤子,擱屋裏。”高煥達回憶童年置辦年貨時説。

  那時節家家戶戶都不富裕,年貨買現成的少,大部分都是自己做。食物是如此,“新衣服也是自己做,買藍布,做藍布褂子。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抖一抖,出去臭美去。大街上孩子都這麼穿,頂多戴個毛線帽子。”高煥達説。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高煥達回憶,那時辦的年貨就不行了。“能嗑點兒瓜子就心滿意足了,要是吃個點心,都得藏到門後頭,怕別人搶。”他説。

  如今興旅遊 年貨也時尚

  “現在過年再也不提前蒸饅頭了,誰還在家吃飯啊?都出去吃。”高煥達説。改革開放以後,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年貨是越辦越多,花樣也不限于吃穿了。

  如今的年貨概念外延擴大不少,“電子年貨”很流行,比如手機、數位相機、數字導航儀、MP3、Ipod等。狄喆虎年春節買的就是筆記型電腦,“給我爸爸。我父母他們捨不得給自己花錢,也不要我們的錢,我們就得想著法兒孝敬他們。”他説。

  年貨除了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也是重要一項。比起小時候的空竹、毽子、洋畫,現在出去玩——旅遊也成為年貨的一種。“前年春節,我姑爺開車拉著我們,初二就出去旅遊了,去山西,看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晉祠、平遙古城。去前都是用手機訂的旅館,四五星級的。”高煥達説,“去年去的是開封、商丘、鄭州、洛陽,虎年春節,我們去了丹東、寬甸,沿著鴨綠江一路北上。我們都用那個什麼PSD(GPS)領著我們走。住農家院,吃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過農家年。”

  不過,在高煥達眼中,很多傳統的老年貨都沒有了也挺可惜的。“豆瓣醬沒人做了,去年春節我老領導給了我一罐,那個好吃!饹炸饸我們也得去通州才能買到地道的,其他地方的都不脆。”高煥達説。

  出境買年貨 網購能定制

  以前買年貨,鄉下人去趕集,城裏人去市場。現在,範圍大大拓展了。

  “2007年我們買了輛帕薩特,再去採購年貨就很方便了。去年春節,我們全家開車去珠海泡溫泉。”狄喆説,“今年,我們置辦年貨多了一個去處——香港。我老婆上周剛去了一趟,拉個空旅行箱就去了,上午去,下午回。買了化粧品、衣服、日用品,還有小孩用的東西。那裏的東西更便宜。”

  “有一年過年,我們老兩口去天津,高鐵35分鐘到,上午去,逛服裝街、文化街,中午吃狗不理包子,下午帶點麻花就回來了。”高煥達説。

  現實世界的年貨賣場如今也搬到了網上。艾瑞諮詢去年3月4日發佈的2010年春節網購年貨調研數據報告顯示,受訪的網購用戶中56.2%均網購過年貨,網購年貨排名前三位的商品分別是服飾箱包、食品保健、IT數位類産品。

  除了常規的中國結、燈籠、乾果、小吃、香腸、臘肉等傳統年貨在網上熱銷外,如今人們更青睞個性年貨,比如搞怪的中國結、精緻的許願燈、帶著“兔”圖案的衣服等。還可以定制,比如要求網店掌櫃把和愛人值得紀念的照片或者全家福印成年畫,或者把寶寶的照片印在春聯上,雙方父母家各一份,不貴卻令人驚喜。2008年,狄喆的兒子出生了。“我給老人們買了個電子相框,這樣他們就能隨時看到孫子了。”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