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2007年兩岸春節包機
字號:
楊力:孤獨一生終不悔(圖)

  時間:2006-09-18 14:41    來源:     
 
 

              中年時的照片是楊力最愛 
  

  走進楊力的家,我詫異得不敢相信:破舊、擁擠、簡陋,四處可見的全是書。而眼前的楊力,憔悴、蒼老。就是這樣一位文弱女人,用20年時間潛心創作歷史文化巨著《中華五千年文化經典叢書》。 

  ●20年辛勞磨一書 

  記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您以《周易與中醫學》一書一舉成名,並榮獲世界太極科學金獎。此後,您潛心20年研究中國的歷史文化,最終完成550萬字的歷史文化巨著《中華五千年文化經典叢書》。在成就事業的背後,您一定付出了很多的艱辛? 

  楊力:可以這樣説。這套《叢書》涉及文史哲醫多學科,寫起來相當困難,尤其是我選擇了以論著體的形式寫,可謂難上加難。平常沒有課的時候,我就騎著自行車,直奔國家圖書館、北大圖書館,從30多歲時一直堅持到現在滿頭白髮,幾乎天天如此。現在年紀大了,有幾次騎車去圖書館,差點撞車。 

  記者:這幾年,您一年寫一部長篇歷史小説,多産得讓人吃驚。讀了您的小説後,不少讀者讚嘆您對文、史、哲、醫各類的精通。 

  楊力:這和我出身於書香門第有關。父親從事歷史研究,母親從事文學,舅舅從事哲學。從小在文史知識的熏陶中長大,12歲開始研究《周易》。所以,在我的歷史小説中,文史哲醫是融會貫通的,詩詞歌賦隨處可見,這也算是我創作的一大特色吧。 

  記者:您這樣熱愛文學歷史,為什麼當初報考了醫學專業?

  楊力:我的文學基礎好,但是要想成為真正的作家,還需要綜合各科知識。另外,選擇學醫還因為家裏沒有學醫的。我希望自己能做到文史哲醫融會貫通,這樣,作品才會上升到更高境界。所以,我選擇了就學中醫研究院。 

  記者:學醫的經歷對您的創作影響大嗎? 

  楊力:學醫,使我對作品中歷史人物的心理刻畫更加細膩,對其生理狀況的描述也更有科學依據。如果不學醫,就很難推測出光緒皇帝是怎麼死的。為了對此作進一步的查實,我跑了很多的檔案館,查閱了大量的歷史和醫學資料進行研究,最後斷定光緒皇帝不是正常死亡。 

  ●酣暢淋漓寫英雄 

  記者:您在歷史小説“千古系列”叢書中,一部一個英雄,寫了孔子、司馬遷、秦始皇、漢武帝、鄭成功等許多英雄。感覺您是一位語言豐富,情感細膩的作家。 

  楊力:可以這樣説。平常看小説或是電視劇,遇到感人情節時,我經常會大哭一場,因為劇情人物引起了我的共鳴。我在創作文史作品時,更是完全進入狀態,好像我就是其中一員,與我筆下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 

  記者:有説此套叢書遂了您兒時的英雄夢想? 

  楊力:是的。受研究歷史的父親的影響,我從小就崇拜英雄,立志長大後要寫英雄。這種“英雄情結”糾纏了我幾十年,叫我欲罷不能。完成《中華五千年文化經典叢書》後,再寫這套書就得心應手了,基本上半年到一年就能寫成一本。經常熬夜寫,所以人也顯得很憔悴。“千古系列”這10本書寫成後,我準備申報茅盾文學獎。如果申報不成功,我也不灰心。我會再寫10部。一直寫到我心臟不跳了。 

  記者:能談談在這麼多年創作中,您最難忘的一些事情嗎?
  楊力:要説最令我激動的事,就説在去年11月初的一天傍晚吧,我正寫到鄭成功臨終前叮囑他的兒子和部將們,在他終後“不得鬧獨立,不能成為千古罪人”,説來也巧,當時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裏,正播放胡錦濤總書記對臺灣同胞親切的話語,祖國統一是我們的共同願望,臺灣不能分裂出去,否則我們就會成為千古罪人。聽到此,頓覺感慨萬千:300多年前的鄭成功和300年後的胡錦濤,他們道出了共同的心聲。這更激勵我加快寫作的速度,一定要把這本書寫好,把英雄可貴可敬的品質展示出來,使之激勵後代。 

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創作是我終身追求 

  記者:冒昧地問一句,您如此癡迷于寫作,會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家庭生活? 

  楊力:肯定會影響。因為全身心投入寫作,我很少照顧到家人,導致了家庭分離。但是我不後悔,自古道:“忠孝兩難全”。我不會放棄對事業的追求,對寫作的追求,這也註定我“孤獨一生”。20多年來,我沒有出門旅遊過一次。對我來説,也沒有過節的概念。平常的生活也很簡單,我對自己的要求是,生活享受最低,事業追求最高,全部的心思就是創作。因為,人生太短暫了,我沒有時間考慮別的。 

  記者:會不會有人覺得您比較怪? 

  楊力:我並不怪。從小能歌善舞,年輕的時候,自編自演《白毛女》,這已成了我們單位的保留節目。我還曾經想過做一名演員呢,但那都是一閃而過的想法。做一個傑出優秀的歷史小説作家,是我終身的追求。 

  記者:您現已出版著作千萬字,作品已經有英、韓、日等多種譯本。請問是什麼樣的動力,支撐著您克服生活的簡樸、孤獨而不停地寫作? 

  楊力:我今年59歲了,天地之間的很多事情已經看得很透。不過,激勵我創作的最大動力,還在於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感悟到中華五千年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燦爛輝煌,謳歌中華五千年的文化,謳歌中華兒女的傑出偉大,讓後代受到教育,這是一種責任。(記者 徐蕾) 

  楊力小傳 

  楊力,1946年生於雲南,祖籍江蘇。現任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中國中醫研究院教授。代表作有《中華五千年文化經典叢書》、長篇歷史小説“千古系列”。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輕晨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