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2007年兩岸春節包機
字號:
臺灣畫廊業領銜者李亞俐:我當新上海人

  時間:2006-09-18 14:54    來源:     
 
 

  曾為臺灣畫廊業領銜者的李亞俐女士開創的“天地龍門”,于去夏“空降”大上海。

     曾為臺灣畫廊業領銜者的李亞俐女士和她的丈夫施養德先生,夫妻拍檔聯手開創的“天地龍門”,于去年夏天“空降”上海,天地龍門(上海)藝術品發展有限公司因之呱呱誕生。

  李亞俐——臺灣畫廊業領銜者  

     屬虎的李亞俐外表纖巧柔和,最初給記者的印像是柔,但和她有了較深入的溝通後,發現她的性格其實沒有那麼表面化,應該是柔中帶剛,剛中蘊柔,個中的原委,恐怕要從她在臺灣從事畫廊業的經歷中探究。  

     出生於臺灣省臺北市的李亞俐,畢業于臺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專修的是現代舞蹈。1979年李亞俐進入臺北市龍門畫廊任職助理。龍門畫廊成立於1976年,是臺灣最早的現代畫廊,開臺灣畫廊業現代化經營風氣之先河。李亞俐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像打字、貼郵票、替客戶送畫、配畫框等等,樣樣都能自己動手完成,當然最重要的是跟著老闆學習到了畫廊的經營之道。1980年李亞俐升任龍門畫廊經理,隔年原龍門畫廊老闆主動退出,由李亞俐接手經營權,任龍門畫廊主持人至2002年。早期臺灣現代畫廊的經營者大部分是女性,但她們背後往往有男士支撐。進入90年代後,臺灣畫廊業進入繁盛期,競爭空前激烈,隱藏在幕後的男士們開始出馬登場了。商場如戰場,男老闆們不會因為李亞俐是女士就稍有謙讓,而李亞俐主持龍門畫廊的業績,也稱得上是巾幗不讓鬚眉。她在臺北創辦第一屆國際藝術博覽會,又舉辦了第二屆,並任總策劃人。李亞俐請到不少世界最好的畫廊送來眾多美術大師的傳世之作參展,在當年可謂盛況空前轟動一時。  

     20年來在她主持下,龍門畫廊確立在臺灣畫廊業的龍頭地位。而李亞俐更成為臺灣畫廊業領銜人物。她在80年代籌組臺灣畫廊聯誼會任總幹事,90年代初成為臺灣畫廊協會創始會員,並於1996年當選臺灣畫廊協會理事長。2000年李亞俐開始往來臺北、香港、上海居住,並深入考察大陸藝術品市場,之後與施養德共同籌劃設立“天地龍門”,去年結束臺北龍門畫廊業務,夫妻倆正式移居上海。  

  上海故事——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來上海後,由於“遊戲規則”不同,造成李亞俐不少的困惑。已多次聽她抱怨為什麼不能開設獨資經營的畫廊,這次一見面她又大聲提出這個問題,“我不想和別人合資,我只會和我先生合作。還有一般我們畫廊出售一張畫的利潤只有15%到20%,可進口一張畫海關抽走的稅就要35%。所以我們現在的天地龍門不是畫廊,而是公共藝術領域的經營企業,主要業務是為公共空間配置藝術品。”在申請執照時,有關部門對“天地龍門”的名稱有點疑問,提出“天地”兩字是否起得太大了,經李亞俐反覆溝通後才獲批准。  

     臺灣經驗不一定適用上海,在臺灣累積的聲譽和知名度更不一定管用,來上海後似乎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在為震旦大樓佈置藝術品時發生的一件事,很真切地反映了這一狀況。震旦大樓37層貴賓室準備佈置一幅2米4高、11米寬的大型蘇繡,圖案是曙光初現的峨眉山,山頂上有一塊山石,上有“震旦第一”四個大字。為了找到合適的青綠山水畫稿作為蘇繡的底稿,李亞俐跑了上海很多書店翻查畫冊和資料,尋覓了很長時間沒有發現符合要求的畫家。有次她在上海美術館借閱資料,看了好幾本畫冊都覺得與所需要的風格不是百分百的吻合,正當她有些失望地準備離開時,突然想起會不會有遺漏呢?心有不甘的她問管理員有沒有更大一點的畫冊,管理員給她一本《當代江蘇畫派名家作品》畫冊,她一眼看中其中幾幅畫,驚嘆作品氣勢宏偉、畫面華美、有彩度,特別適合用蘇繡表現,和所需的那幅青綠山水畫稿十分契合,趕緊一查作者,原來是江蘇畫家華拓的作品。  

     李亞俐托一位朋友去南京找到華拓,那位朋友把畫稿的計劃和具體要求以及報酬和華拓談妥了,一切似乎很順當,李亞俐得到消息後也覺非常開心。到了約定交畫稿草稿的日子,那位朋友湊巧有事不能去南京,便打電話請華拓把草稿送來上海,誰知華拓一聽就發脾氣,表示不會去上海,錢也不要了!那位朋友慌神了,馬上向李亞俐告急。第二天李亞俐立即乘車直奔南京,登門拜訪了正在家中生悶氣的華拓。李亞俐誠懇地和華拓溝通,她説20多年來看過的畫有幾萬幅,相信自己的眼光不會錯,覺得只有華拓的風格最符合要求,而且華拓還去過峨眉山,所以“心目中只有你這位畫家最合適”。華拓被她打動了,主動請她喝茶吃飯,最後拿出草稿給了李亞俐。  

     震旦集團陳永泰董事長過目草稿後相當滿意,同意請華拓為蘇繡畫正稿,李亞俐再次帶著草稿去南京,與華拓約定交正稿的時間。正應了好事多磨,到了華拓該把正稿寄來上海的時候,他又不高興了,表示畫稿已完成80%,準備停筆不畫了。李亞俐明白了華拓的用意,知道他擔心自己拿了畫稿不付錢。“在臺灣我還從沒有遇過類似的事,龍門畫廊和我的信用度是公認的,沒有畫家會擔心李亞俐拿了畫不付錢。來大陸後這方面就有困難了。”李亞俐略有點激動地表示。當時華拓正準備去北京參加一個展覽,李亞俐表示可以帶著錢去北京拿畫稿,但華拓不願在那種場合做交易,對於畫家的清高,李亞俐頗表敬佩。於是在華拓從北京返回後,李亞俐與震旦的管理人員再次去南京拜訪華拓,最後結果自然是雙方皆大歡喜。這個一波三折的“故事”蘊涵著諸多令李亞俐在感嘆之外更有所感悟的道理,所以李亞俐不斷地回味著思考著。

  (來源:人民網)

編輯:輕晨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