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ove Story〕愛情感人
 
 
  來源:      日期:2004-07-21 12:26

 


時間:七月十七日


                                                                                          臺北/好奇飽包


愛情感人

  今天雖然是倒數第二天,可是實際上已經是行程的最後一天了。明天我們就要回去了,雖然才來北京三天多,可是卻有種依依不捨的感覺,因為絕大多數像我一樣第一次來北京的人,都覺得很多地方沒有玩到。王府井,圓明園,盧溝橋,北京人遺址,天安門廣場,十三陵,雍和宮,八達嶺以外的其他長城關口。。。太多啦!這些還只是觀光的。其他的還有購物的秀水街,吃的全聚德,東來順等等,都沒去過,心理面總覺得非常可惜。如果可以機票延期自己去玩就好了。。。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就是有種“好不容易來到北京卻沒玩個夠”的不甘心情。

  不過,今天的行程也挺好的,上午我們到北大一個豪華的地方聽講座,主講人可是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喔!!本來我對他是早知其名,但是因為對物理外行,加上孤陋寡聞,所以名字以及學科以外,我就完全都不知道了。這次的演講(應該是訪問,因為還有一個電視臺的小姐提問)過程非常有趣,以前我看過對李政道的電視訪問,總設想楊振寧也是像是李政道一樣的嚴謹,就是不茍言笑的意思。。。可是楊振寧不只是物理專家,而且很幽默,光看外表根本看不出來他已經八十幾歲高齡了。

  一開始,由於麥克風故障,所以完全聽不到訪問的過程,不過大家都非常有風度,仍然非常安靜的等候。不久以後,終於聲音正常了。可能是某種原因,大部分的POWER POINT演示文稿中的中文,都不是使用中文,而是大陸使用的拼音。例如他的故鄉是合肥,但是大螢幕顯示出來的是 “hefei”,大多數的人都得靠猜,不過後來猜多也懂了。

  楊振寧主動提到,一定有人關心我的初戀,所以我就自己先説。他出示了一張女生的照片,是他的初戀情人。這讓我們哈哈大笑,真沒想到這麼有名望的學者這麼的幽默(其實也很感動,是不是因為知道單講物理我們會昏昏欲睡,所以才配合我們的程度…。)。之後,他放了一段video,是關於他的妻子生前的影片,題目是 “a love story”。我覺得他的妻子看起來端莊優雅,可惜去年因病去世,我們從影片中看的出他和他的妻子鶼鰈情深,非常令人羨慕。

  演講到了一半的時候,夏令營的老師拿了提問卡給我們寫,我自知才疏學淺,為了避免寫出什麼丟臉的問題,所以就沒寫了。不過我看其他人寫的,大都是提及剛剛看的影片,表示很羨慕這樣的愛情,也很為他們的愛情所感動,接著才是問有關楊振寧的問題。


  演講結束之後,就是提問時間了。時間很有限,最終其實才回答了三四個問題。不過這些提問的回答中,讓我感到很有收穫。從舒乙先生的講座開始,提問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提到有關諾貝爾獎不曾有中國人獲得的事情(好象大家都忘記李遠哲與高行健了??非常奇怪?)。這次的提問中,同樣的問題也被提出,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個人問的,不過顯然提出這類問題的人是很有民族心的人。楊振寧教授的回答讓大家抱以熱烈掌聲,因為他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年僅35歲(1957年),當時他所持用的護照是 “中華民國護照!”,也就是説,中國人早就在40幾年前就已經獲得了世界的肯定,哪有中國人走不出世界的説法呢?

  當時兩岸已經分治了,而他在1949年以前已在美國,從他在1949年之後的經歷看來,他既到過大陸,也到過臺灣,他説他最感到榮耀的事情是1997年的時候香港回歸中國,英國米字旗緩緩降下。的確,如同他所説的一樣,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是不能夠明白那樣的情感的。楊振寧教授82歲高齡,歷經了中國的抗日戰爭,對中國由於國力衰弱而遭人欺淩有親身的體驗。這讓我想到,難怪我在臺灣的時候,從來沒有聽説將他分為大陸人還是臺灣人的説法,原來他的身分是 “不折不扣的中國人”啊!這也讓我感受到其實硬是要分臺灣的誰,大陸的誰,是一件非常無聊的事情。照這種分法,1949年以後人在哪,就是哪的人,他的榮耀就硬是被歸到這一處專屬的,對岸如果也要的話,就是 “沾光”。這種想法真的是很無聊,在國外,人家看就國籍,不管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樣都會認為是 “中國”的,這些偉大的專家學者,明明就是共同的光榮,同樣是祖先,幹嘛還要分你的我的?聽了楊振寧説的關於香港回歸讓他非常感動的事情,我真的覺得他雖然旅居美國幾十年,可是跟他相比,他的胸襟,民族感情,都要比我們寬闊。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