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青年的別樣大陸印象
 
 
  來源:      日期:2004-07-22 15:23

 


  臺胞青年夏令營是全國臺聯為推動海峽兩岸友好交流而發起的一項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了20屆。今年的夏令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共有1208名臺灣學生參加,其中來自島內的大學生有558人,在祖國大陸高校求學的臺灣學生343人,來自港澳以及海外的臺灣學生105人,還有生活在大陸各地的臺籍大學生202人。他們分別來自94所臺灣的大專院校,171所大陸大專院校和37所港澳及海外大專院校。本次夏令營共有22個分營,從7月7日開始,夏令營活動分別在北京、天津、上海、廣東、福建、浙江、江蘇、湖北、安徽、山東、遼寧、四川、山西、內蒙古、陜西、海南、湖南、河北、吉林、重慶同時展開。

  7月8日,《海峽兩岸》記者跟隨100多位臺灣學生參加了全國臺聯夏令營上海分營的活動。營員們的第一站是驅車到浙江桐鄉市的烏鎮,領略那裏的江南風情。烏鎮地處浙江北部的桐鄉市的北端,與江蘇省吳江縣接壤,西鄰湖州市。

  來自臺灣交通大學的吳英奇今年20歲,在這以前,他從來沒有到過大陸。當他在臺灣媒體上看到夏令營的消息,早早地就報了名,想利用這次夏令營好好遊覽和了解祖國大陸的美麗風光和各地的風土人情。對於江南水鄉,他早有一種嚮往。

  同期:臺灣交通大學 吳英奇

  從小到大接觸的都是所學到的一些地理歷史都是有關這些的東西,自然就會有一種嚮往,想看看到底以前的人是怎麼生活,各個朝代他們是住什麼樣的房子,是過著怎麼樣的是生活,小橋流水是什麼樣子,“枕河人家”前面是河,旁邊是街道又是什麼樣子。

  那麼展現在臺灣學生們面前的烏鎮將是什麼樣的一幅畫卷呢?在導遊的帶領下,營員們進入了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的烏鎮。一踏入鎮裏,許多第一次來到大陸的臺灣學生就被烏鎮所顯現出來的那種江南味、鄉土氣、純樸情所吸引。那一溜黑瓦黛墻、那一排春風楊柳、那一彎靜靜流水、那一聲吳音軟語、那一葉扁舟烏船,都讓他們讚嘆不已。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就讀的臺灣學生蔡百晃告訴記者。

  臺灣學生 蔡百晃:滿古樸的,因為可能我們在城市呆慣了,就覺得這種東西一下子好像回到很久就是那種回到以前時代,那種復古的感覺不錯。

  和許多江南水鄉古鎮一樣,烏鎮的街道和民居都沿著小溪、河流而建,街道兩旁保存著18萬平方米的明清建築,輔以河上石橋,體現了小橋、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鎮風韻。

  烏鎮的街面寬僅3米,既行不得車,又跑不得馬,實在是狹窄。但烏鎮卻以區區一小鎮,吸引萬千遊人遠來駐足遊覽,實在是因為多少年來,烏鎮不為時事所遷,始終能夠保持著古鎮的原汁原味。吳英奇對此領略頗深,但稍覺這次遊覽有些遺憾。

  臺灣交通大學 吳英奇:感覺已經有那種江南的味道了,不過就像剛才導遊説的,如果能下點雨的話,那種濛濛細雨,就像霧像雨那種感覺,將應該更棒。

  烏鎮除了擁有江南水鄉許多古鎮所具備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築之外,更多地飄逸著一股濃郁的歷史和文化氣息。歷史上這個小鎮曾經有過64名進士、161名舉人。原名沈雁冰,曾擔任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文化部長的茅盾就是烏鎮人,鎮東的立志書院是茅盾少年時讀書的地方。臺灣交通大學的吳英奇在臺灣就聽説過矛盾,但他説很可惜沒有讀過矛盾寫的著名小説,比如《子夜》、《林家舖子》等。但是在矛盾故居,有關文學作家矛盾的一些圖片和文字介紹使吳英奇對矛盾有了一些更深的了解。

  臺灣交通大學 吳英奇:很可惜我們臺灣那邊沒有讀過他的文章,他應該一個在文學界滿有享負盛名的人,因為我看他是民國前出生的,民國前十幾年出生,他本身就受到以前舊式教育,然後又受到一些西方教育,然後他又是建國以來,第一任的文化部長所以應該是在文學界是滿具有影響力的,才可以做推行文化的這種工作。

  在烏鎮,全國臺聯上海分營的營員們流連在江南充滿詩情畫意的小橋流水裏,徜徉在千百年來構築的古宅民居中,感受著古鎮那桃花源般水鄉文化的積澱。遠道而來的臺灣學子們的情趣似乎也和水鄉人一樣自然地在寧靜和淡泊中綿延。

  120名臺灣學生們在上海分營六天的活動中不僅領略了烏鎮的古樸,也感受到了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的現代化。他們參觀了上海市容,遊覽了黃浦江,不過最讓他們興奮的是乘坐目前地面最快的交通工具----高速磁浮列車。進入站臺,營員們就開始興奮起來,在等待列車進站的閒暇之餘,他們紛紛拍照要留下這具有紀念意義的一刻。

  高速磁浮列車是通過對電磁鐵通電,利用電磁鐵極性相斥的道理,將車輛懸浮在軌道上,而驅動車體前行的是來自車體前進方向的另一種電磁吸力。電磁浮原理能夠使車體完全與地面或軌道沒有接觸。由於電磁力的作用,磁浮列車的車體浮起,與軌道産生了10毫米的間隙,列車就在軌道上懸浮前進。

  從上海龍陽路到浦東國際機場的33公里的路程,高速磁浮列車的單向運作時間約8分鐘,而平常這段路程汽車要跑40分鐘。此次營員們體會到的是乘坐高速磁浮列車帶來的極速感覺。

  列車啟動一分鐘後,磁浮列車的速度已經到了200公里以上,當普通的汽車和火車開到這個速度的時候,會産生很大的噪音,而磁浮列車的噪音相對要小得多,這是由於列車是懸浮在軌道上的,車體不和軌道接觸,只與空氣産生摩擦,因此,營員們的感覺比較舒適。現在,磁浮列車加速到了430公里,而營員們也興奮地大聲數著顯示屏上跳動的列車時速。

  從外面看磁浮列車的速度,已經是風馳電掣,但車內由於安裝了減速玻璃,所以並沒有很快的感覺。由於磁浮列車是在高架軌道上封閉行駛,單純的運作環境避免了普通地面交通因為意外事件,造成緊急剎車的情況,以及飛機因為高空氣流造成的劇烈顛簸,因此,營員們即便是在430公里的時速下,也不用係安全帶,可以自由活動,輕鬆完成他們的旅行過程。短短的8分鐘後,列車進站了,很多臺灣學生雖然意猶未盡,但也難掩他們的興奮之情。來自臺北大學醫學系的蔡博智,和臺灣建國中學的康新咏激動地告訴記者。

  同期:臺北大學醫學系 蔡博智:感覺還滿興奮,覺得速度真的明顯快很多,比起一般火車,然後旁邊汽車在開,好像感覺他們好像不會動,速度太快,我覺得這是一種上海城市進步的象徵滿難得的。

  臺灣建國中學 康新咏:我感覺很棒,臺北沒有,感覺還滿新奇,飚到400多公里,感覺不錯,很棒。

  20個分營的臺胞青年在完成了各自的行程安排後,7月14日,千余名參加“ 全國臺聯2004年臺胞青年夏令營”的臺灣學子齊聚北京,參加夏令營的正式開營儀式。全國臺聯會長楊國慶在開幕式上致辭,向營員代表授旗。開營式上,營員們還饒有興趣地欣賞了中央民族歌舞團的演員們精心準備的一場題為“多彩的世界”的歌舞晚會。

  在北京豐富多彩的四天活動中,讓千名臺灣學子感覺到非常有意義的是參加“海峽兩岸青年林”命名揭碑儀式和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植樹活動。

  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臺灣學生們為了給2008年奧運會增色添彩,營員們都不怕苦,不怕累地揮著鐵鍬,抬著水桶,為“海峽兩岸青年林”的顆顆銀杏樹精心培土澆水。

  同期:全國臺聯夏令營安徽分營 黃鬱紋:我覺得其實就是最主要的這一次安排除了讓大家對奧運比較,就是對2008年即將到來的奧運比較更加有認識以外,還有就是多了一份參與感。

  在植樹活動結束後,是營員們最激動和最盼望的抽獎活動,這次用抽獎方式産生的100位同學將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觀摩嘉賓,親臨奧運現場。

  同期: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聯絡部部長 史茂林 :那麼在這項活動當中,我們設置了100枚金卡,獲得這次金卡的同學會在2008年的時候,按照這個約定,會到北京來,有幸參加我們這個最大的盛會。

  抽獎現場上,千名臺胞青年都激動萬分,他們為得獎者歡呼,也為2008北京奧運歡呼。有些獲獎者甚至激動落淚。

  同期:很高興,打算準備去看奧運啊

  也沒想到居然這麼幸運,就達到了這樣一個榮耀,2008年,當然是帶著最快樂的心情來到這裡觀賞中華健兒們的表現。

  7月17日,2004全國臺聯臺胞青年夏令營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閉營儀式。閉幕式上還舉辦了由全國臺聯和華夏經緯網合辦的“兩岸青年連線開通儀式”。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張克輝等參加了閉幕式。閉幕式上有關負責人表示,夏令營活動還將年年舉辦,希望臺灣學生們能繼續踴躍參加。

(責任編輯:永青)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