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綜述:中華臺北選手在北京奧運會上的意外與收穫

  時間: 2008-08-23 09:26     來源: 中新網     
 
 

 

  北京奧運會已近尾聲,中華臺北代表團除還有一名選手參加二十四日舉行的馬拉松比賽外,參賽的十四個項目均已結束,儘管總共只奪得四枚銅牌,與期望值有較大落差;但卻在北京奧運會上收穫了“意外”與喜樂。

  中華臺北呼聲較高的奪金點是跆拳道男女四個級別中的女子四十九公斤級和男子五十八公斤級,男子個人射箭;奪牌點有男子射箭團體、棒球、跆拳道的其他兩個級別,以及女子舉重等。在上屆雅典奧運會上,他們曾收穫兩金、兩銀、一銅。在本屆奧運會上,中華臺北代表團希望能保持上屆的項目優勢、競技水準,並在金牌、獎牌數上有較好的收成。

  開賽首日,來自高雄的陳葦綾獲得女子四十八公斤級舉重比賽銅牌,在北京奧運會上實現開門紅。由是,中華臺北隊喜出望外,希望擴大戰果。

  但是,好運並沒有接踵而來。如果説陳葦綾奪得奧運會舉重首枚銅牌有些出人意表的話,十日,中華臺北女子射箭隊在首輪八分之一比賽中以四環之差被義大利隊淘汰出局;十一日,中華臺北男子射箭隊在前一天首輪戰勝美國隊後,以三環之差輸給烏克蘭隊被阻于準決賽之外,也相當令人感到意外。中華臺北射箭隊曾于雅典奧運會分獲男子團體銀牌、女子團體銅牌。

  十二日,柳暗花明。另一舉重選手盧映錡在六十三公斤級比賽中,再添一枚銅牌。

  此後,中華臺北選手在男女射箭個人、棒球、壘球、跆拳道等優勢項目上未能收穫一金半銀,“意外”連連。女子射箭延續不勝的命運,吳惠如、袁叔琪、魏碧繡均在首輪淘汰賽中敗陣;男子射箭個人亦交白卷,上屆奧運會銀牌得主王振邦首輪落敗,飲恨賽場。

  中華臺北棒球隊以七比八輸給中國隊,眾人皆感“意外”。最終,中華臺北棒球隊兩勝五負僅得第五名。

  “意外”繼續出現在跆拳道比賽場上。衛冕冠軍朱木炎被阻于男子五十八公斤級四強之外,在復活賽中取勝,最後獲得一枚銅牌;楊淑君在女子四十九公斤級比賽中也無斬獲。昨晚,宋玉麒在男子六十八公斤級比賽中收穫一銅。

  北京奧運之旅即將結束,中華臺北選手的意外收穫也很豐厚。排名七十四的網球選手盧彥勳首輪打敗六號種子英國的穆雷,最後勇闖十六強;羽毛球選手謝裕興連過數關,在十六分之一賽上力擒馬來西亞名將黃綜翰,儘管在進前四賽中敗于名將陳金拍下,但雖敗猶榮。

  中華臺北選手的許多意外也都在情理之中。如棒球隊“爆冷”輸球,臺灣媒體在分析自身因素外也坦承,對岸的棒球水準在提高。又如射箭項目,幾環輸贏往往就取決於臨場發揮。

  自巴塞羅那奧運會以來,中華臺北選手在歷屆均有銀牌入帳,雖不能以金牌銀牌論英雄,也不敢斷言是否走下坡路,但奧運賽場就象一面鏡子,照出臺灣這些年來在競技體育整體上的不足與缺陷;但也反映在個別項目上的突破與進展。如此認識,不失為奧運賽場上收穫的另一種喜悅。

  同時,其另一收穫當是在北京享受到了“主場”的喜悅。為兩枚金牌而來的“神雕俠侶” 朱木炎、楊淑君,以及帶傷出陣的蘇麗文,“意外”獲得兩岸觀眾的鼓勵與加冕,成為比賽場上人氣最旺的選手。

  言為心之聲,形為心之跡,從代表團在奧運會開幕式入場時環場的掌聲、歡呼聲,到兩岸選手同場競技時北京觀眾為雙方加油的吶喊聲;從中華臺北選手與外國選手較量時現場一面倒為中華臺北選手喝彩、鼓勁的激情,再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與吳伯雄、宋楚瑜一同觀賞中華臺北棒球隊比賽的熱烈場面,都充分體現了兩岸手足情、同胞愛。類似的場景比比皆是。

  當然,這絕不是“意外”。

 
編輯: 賀晨曦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