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湯顯祖與天妃宮

  時間:2006-09-11 16:27    來源:     
 
 

  明代文學家、戲劇家湯顯祖于萬曆十二年至十五年(1584-1587年)任南京太常寺博士,掌管天妃宮。現在《湯顯祖詩文集》中留下有關天妃宮的詩三章,文一篇。

     南京龍江天妃宮建於明永樂五年,是鄭和首次出洋歸來上奏傳敕興建的。有正殿、兩廊、三清殿、玉皇閣、後殿等建築群,規模相當宏麗壯觀。永樂十四年,鄭和第四次出洋歸來,明成祖又在天妃宮內建立“弘仁普濟天妃宮碑”,並親撰碑文。龍江天妃宮已于1925年毀於兵燹,禦制石碑今尚存。此碑全高近6米,規制極為雄偉,為南京市現存名碑之一。

     萬曆十四年冬,湯顯祖暢遊天妃宮之後,作《天妃宮玉皇閣夕眺》長詩,形象地描繪了天妃宮建築群的氣勢和周圍的形勝;“寶蓋珠幢青佩裙,指雲來謁鬥中君”;“繡嶺平分草樹前,清淮半出人家後”;“表裏都城如玉砌,高低道院似雲屯”;“回飚指袖倚西欞,樹影進音入暮聽”。萬曆十七年冬,湯顯祖遷任南京禮部祭司主事。他陪同太常寺少卿謝傑遊天妃宮,作《太常謝公北泊天妃宮有作,來年正朔立天春》詩有小序:“謝公前使琉球,感天妃神光祭海焉”。故首聯作:“漢使河源虛織女,君得天妃下神語”。這年冬底,湯顯祖還曾在宮中留宿,並有《文登羽客謁齊王子宿天妃宮》詩作。

     湯顯祖在任太常博士期間,還為天妃宮辦了一件好事,即增置了祭田,並作《續天妃田記》一文。文章開頭先把天妃封號和天妃宮的來歷作了簡要説明:“高皇帝即位二年,敕太常司博士孫子初定儀,封號天妃。歲以正月十五日、三月念三日鄉祀。文皇帝即位,遣使者高品鄭和等,遍海外國,欲有所聞。妃著神海上,天子親記其事,而和等復以金銀諸飾物為妃報焉”。湯顯祖生活的年代,距鄭和下西洋時雖已近二百年了,但他仍看到鄭和等所奉獻給天妃神像的鳳冠和金銀首飾相當鮮艷,而且宮中還收藏著許多未裝戴上的金銀飾物。湯顯祖認為:“氣物之內,惟虛生神”,“神無求於人,而善悲人”。把天妃神像打扮得象現實中的帝王后妃一樣,是違背神意的。所以他決定把那些多餘的金銀首飾變換紋銀,增置田(天妃宮原有田一百畝)二頃二十畝,以擴充天妃宮的慈善事業。(蔣維琰)

   

  (來源:新華網媽祖線上)

                                    編輯:秋風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