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本網一線報道要聞視頻報道各界反應分析評論線路報價赴臺遊必讀景點推薦美食推薦
購物推薦 | 臺灣遊記民俗風情圖片記錄兩岸包機歷程大陸居民赴臺遊大事記兩岸週末包機安排兩岸“三通”進程新聞背景
 
 
 
國民黨中央黨部挂胡錦濤照片迎大陸游客
 
  來源: 新華網      日期: 2008-07-08 09:12

 
 
國民黨中央黨部挂胡錦濤照片迎大陸游客(圖)
國民黨中央黨部挂胡錦濤照片迎大陸游客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黃少華 記者劉俊發自臺北、北京 一夜之間,紅色在臺灣成了流行色。

  7月4日,為了讓赴臺的大陸貴賓有“回家的感覺”,臺灣處處營造“社會主義”氛圍:臺灣銀行的匯率電子看板上,五星紅旗標誌赫然名列其中;臺南的飯店裏挂起了真正的五星紅旗;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巨幅照片出現在國民黨中央黨部……

  這一天,兩岸交流揭開新的篇章,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首發團的680名大陸游客抵達臺灣。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臺灣榮泰旅行社經理黃錫麟感嘆説,這在三十年前是很難想像的。

  臺灣百姓大呼“毛澤東”來了!

  早在7月4日前兩天,國民黨工作人員就連夜重新佈置一樓大廳的兩側墻面,將原先的國民黨創黨113週年紀念展照片悉數撤下,換成以“兩岸關係雨過天晴”等為主題的照片展,其中“胡連會”與“胡吳會”的歷史鏡頭,被放大貼在一樓大廳的左側墻面。“所有遊客進入大廳時,都會看見吳伯雄(國民黨主席)與胡錦濤的大合照。”臺灣《聯合晚報》的資深記者唐孝民説,這是國民黨撤退到臺灣後,首次有中共最高領導人的照片,登堂入室進入國民黨中央。

  首次“登堂入室”的還有五星紅旗。7月8日,大陸旅行團將進入臺南,臺南市市長許添財日前已同意飯店可自由挂五星紅旗。在商業利益面前,即便是這個民進黨的根據地也不得不暫時放棄意識形態。

  人民幣也以另外一種形勢擊敗了臺灣意識形態的防線。聽説帶有毛澤東頭像的人民幣可以在臺灣自由兌換,臺灣百姓大呼:毛澤東來了!臺灣媒體感慨説:在兩蔣時代,毛澤東被島內宣傳成瘟神,如今卻變成財神,歷史變遷,彈指一揮間。

  黃錫麟自幼雖然在反共教育環境中長大,但看到五星紅旗、人民幣等這些大陸符號進入臺灣,他不但不反感,反而很歡迎。“很多臺灣人都去過大陸,對於這些大陸的東西都很習以為常。”黃錫麟説,國共內戰是上一代的事情,現在一般臺灣老百姓尤其年輕人不關心這個,“肚子能吃飽才重要”。

  連迎賓語都充滿大陸氣息

  無疑,負責接待大陸游客的臺灣旅遊業者將成為第一個“吃飽肚子”的群體。為了盡地主之宜,他們用心良苦之處不僅停留于懸挂五星紅旗這樣的表面功夫。

  大陸游客所到之地,隨處可見簡體字版的觀光資料;遊覽車司機被要求“笑得像林志玲一樣”;一些旅行社培訓員工,針對大陸不同地區的人要區別對待,“東北人豪爽,喜歡喝酒,口味比較重;上海人含蓄,喜歡清淡點的食品。”一位臺灣旅遊業者説;臺灣《聯合報》甚至建議臺灣民眾借用大陸的迎賓語,向來客們説: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這些迎賓語中當然不能包括那些“反共標語”。臺灣《中國時報》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嘉義縣的阿里山風景區是大陸游客必去的景點,但公路沿線卻出現數處大型廣告牌,上面都是法輪功組織弄的“反共標語”。嘉義縣縣長陳明文表示,將儘量以勸導方式,請廣告主自行拆除。

  “畢竟來的是客,大陸客人看到了,會覺得你根本不尊重我們客人,要給我們下馬威,政府當然要嚴厲取締。”黃錫麟説,至少國民黨執政的一些地方完全會配合取締。

  綠媒、法倫功一起唱反調

  取締的只是廣告,法倫功分子卻無法驅散。臺灣親綠媒體《自由時報》報道稱,法輪功已經準備好要天天到景點“歡迎大陸游客”。而法新社的記者注意到,7月4日,已有一批法輪功分子到臺北故宮博物院附近抗議。

  《自由時報》唱反調的文章不止這一篇。7月5日,該報發題為表“門戶洞開禍害臺灣”評論,“提醒”臺灣公眾“絕對不能坐視在對中國門戶洞開的政策中,對臺灣造成無以挽回的災難”,為了證明這一點,作者還羅列大陸游客的種種“罪狀”:“隨地吐痰、亂丟垃圾、喧嘩插隊、恣意抽煙”;“中國客所到之處,跳機、逃脫、賣淫、非法打工事例必現”。文章最後危言聳聽地稱:可預見的,一段時日後,中國將以收放觀光客人數為對付臺灣的籌碼,借指定旅行社培養在臺灣代理人,甚至利用來人進行諜報、破壞及政治任務。

  一些親綠電視臺則希望通過影像資料給大陸游客貼上“蠻橫”的標簽。在臺灣民視、三立等親綠電視臺上,大陸人去香港迪斯尼遊玩的一個片段被反覆播放。畫面上,因為遊客人數已滿,工作人員準備關門,但大陸游客卻把門撞開,有的甚至爬墻擠進去。“他們在報道時一律稱中國遊客,而不加大陸。”臺灣大學生李景華説。

  在兩岸60年難遇的歷史時刻,和親綠媒體一樣,“臺獨”人士也不忘名留“獨”史。高雄市獨派人士劉明鬆開設的餐廳,高挂“報告蔣總統,共匪登陸了!”廣告牌,大門也貼上“拒絕招待共匪”字樣。“若真有(大)陸客想用餐,得先在餐廳門口高喊三聲‘臺灣共和國萬歲!’”他對親綠的媒體説。

  這在黃錫麟看來,“就跟搞臺獨一樣,畢竟是一小撮人,大陸游客和民眾不需要理會。”黃錫麟説,對於一些臺灣人眼中的大陸游客的“不雅行為”,臺灣老百姓應該寬容以對,“臺灣民眾到其他地方旅遊也可能對當地習慣不太習慣,時間會慢慢化解這一切。”

  民眾期待兩岸和解共生

  儘管如今在臺灣,當年的反共標語已基本不復存在,但在一些老街上仍然可以找尋這一過去兩岸關係最真實的記錄,位於阿里山風景區內的奮起湖上就有這樣一條老街。臺灣“中央社”的記者江俊亮特地前去走訪,“沿途可見房屋墻壁、路邊擋土墻,甚至資源回收小屋上挂有‘反共抗俄’、‘反攻大陸’、‘保密防諜’等標語。”

  這些標語對於黃錫麟來説再熟悉不過。他出生於1962年,彼時,蔣介石仍然沒有放棄反攻大陸的野心,直到黃錫麟開始上小學,在臺灣的鄉下,像“解救大陸苦難同胞”這樣的標語依舊隨處可見,而在課堂上,黃錫麟記得,“收復大陸”也是老師經常提起的一個詞彙。即便是十幾年後出生的李景華,小學時也接受過同樣的教育。“我記得有一篇文章叫做:沒有太陽的地方,講的就是毛澤東時期的大陸如何民不聊生,如何腥風血雨。”

  1987年的一次政策變動讓反共教育終於有了退出歷史舞臺的契機。那年的11月,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任的蔣經國宣佈老兵可以去大陸探親,正式開啟兩岸交流大門,黃錫麟説,從那以後,反共教育就幾乎消聲匿跡了。

  到現在,兩岸21年的交流也讓大陸同胞在臺灣的形象發生轉變。在7月5日出版的《聯合報》上,臺灣民眾張佑生撰寫《陸客臨門》感慨萬千:從早年的“匪諜”變成“大陸偷渡客”、“大陸妹”,充滿輕蔑。直到現在,大陸配偶在臺灣仍然遭受差別待遇。風水輪流轉。大陸來客不再是偷渡討生活的下層民眾,反儼然被視為振興臺灣經濟的特效藥。

  黃錫麟説,國民黨中央黨部將胡錦濤和連戰的照片擺在那邊,其寓意就是説過去兩岸都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而現在兩岸要共生和解。“這也是我們兩岸人民和解的時候,讓我們一起共同創造我們中國人的世紀。”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