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本網一線報道要聞視頻報道各界反應分析評論線路報價赴臺遊必讀景點推薦美食推薦
購物推薦 | 臺灣遊記民俗風情圖片記錄兩岸包機歷程大陸居民赴臺遊大事記兩岸週末包機安排兩岸“三通”進程新聞背景
 
 
 
關於中正紀念堂的記憶
 
  來源: 台灣網      日期: 2007-12-07 15:40

 
 

  據報道,5月19日,中正紀念堂改名為“臺灣民主紀念館”,當日下午舉行揭牌儀式,陳水扁、蘇貞昌到場。場外藍綠民眾數度發生衝突,國民黨對中正紀念堂改名錶示強烈批評。陳水扁此舉使“去蔣化”達到高潮,以“政治縱火”的方式叩響了2007年~2008年臺灣“大選年”的扳機。“去蔣化”其實跟“去中國化”一個脈絡,其目的都是要搞“臺獨”。


  2005夏我赴臺灣時曾參觀中正紀念堂,這已成為記憶。

  中正紀念堂位於臺北市中心的杭州南路以西、中山南路以東、愛國東路以北、信義路以南的範圍,佔地25萬平方米。1975年4月5日,蔣介石病逝于臺北士林官邸。中正紀念堂于1976年10月31日蔣九秩誕辰破土動工,1980年3月31日竣工。其設計師為楊卓成。中正紀念堂用的是北京天壇之頂、埃及金字塔之身,而之所以坐東朝西,為的是遙望大陸。

  在中山南路的正牌樓上書有“大中至正”4個字,這也是“蔣中正”一名的含義。這4個字源自王陽明弟子所撰《傳習錄》一書,蔣介石非常推崇王陽明由此可見一斑。走進牌樓,是寬且長的大道,兩旁遍植花草綠樹。紀念堂高70米。堂頂為八角形,代表“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德。堂頂看上像是由許多“人”字構成,上與天接,寓意“天人合一”。寶藍色的琉璃瓦頂和白色大理石的外墻源自國民黨的黨徽“青天白日”。雙重屋檐乃屬“復檐”,暗示著蔣“復興中華”及“光復大陸”兩個目標。4個主體結構的核心墻用以象徵“禮、義、廉、恥”“四維”。紀念堂分3個臺階,用以象徵三民主義。建築下面兩側臺階總數各89級,隱含蔣去世時89歲之義。

  紀念堂分上下兩層。上層40米見方,中間置蔣介石坐姿銅像,高6米,重21噸。正中央墻壁刻有蔣的遺墨:“倫理、民主、科學。”另兩側白色大理石墻上刻著蔣手書:“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4時整點的陸軍儀仗隊交接儀式是觀光客的必看節目。
 


  紀念堂下層設有展覽室和放映室等,陳列有蔣的文物。文物陳列櫃裏放置著蔣不同年代的“中國國民黨黨證”,編號都是“Y10000001”。“Y”代表蔣介石的戶口所在地陽明山。展廳中有兩輛蔣介石的座車。一輛是其上世紀50年代乘坐的凱迪拉克防彈車,車牌號為“0888”;另一輛是其晚年乘坐的7座豪華凱迪拉克防彈車,車牌號為“05668”。看來他也喜歡8。由於沒有刺客襲擊蔣的座騎,那厚厚的防彈玻璃並沒派上用場。倒是1969年8月16日的一場意外車禍,令蔣元氣大傷,于6年後去世。



  紀念堂左右分列戲劇院與音樂廳,許多文藝表演在此舉行。紀念堂園內南北兩側有雲漢池及光華池、3處健身場、2條健康步道以及3個盆景區,是一處幽靜的園地。紀念堂外的中正公園綠草如茵,有曲橋、石徑、池塘等,極富古意的城墻圍繞在四週。近20年來,這個地方已逐漸轉變為假日休閒、活動聚會及婚紗攝影的公園綠地。中正紀念堂也是長期以來臺北元宵燈會的主場地,更是民眾遊行示威的好地點,只是近幾年抗議地點已首選凱達格蘭大道。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