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本網一線報道要聞視頻報道各界反應分析評論線路報價赴臺遊必讀景點推薦美食推薦
購物推薦 | 臺灣遊記民俗風情圖片記錄兩岸包機歷程大陸居民赴臺遊大事記兩岸週末包機安排兩岸“三通”進程新聞背景
 
 
 
行走臺灣:外婆的澎湖灣
 
  來源: 人民日報      日期: 2007-08-30 09:08

 
 

 

  星羅棋佈的島嶼,浩瀚無垠的大海,屋舍儼然的村落,粗獷淳樸的民風……這一切,使得澎湖像人間仙境,讓人流連。

  從臺北到澎湖,飛機才幾十分鐘,從空中俯瞰,澎湖列島大大小小64個島嶼就像不經心撒落在玉盤裏的珠子,靜靜地散發著迷人的光彩。

  澎湖位處臺灣海峽中央,西面距離福建廈門80海裏,東面距離臺南安平54海裏,在歷史上一直是連結大陸與臺灣本島的“橋梁”。早在西元610年,隋煬帝就派了兩位將軍率領1萬多人,從廣東的潮州出發,經澎湖到臺灣。從西元7世紀到13世紀的六七百年中,大陸各地特別是沿海地區的人民,或是為了生計,或是為了躲避戰亂,移居澎湖甚至臺灣。唐代有一位名叫施肩吾的進士,率領族人從浙江移居澎湖,曾寫過一首咏澎湖的詩,描寫當時澎湖漁民的生活:“腥臊海邊多鬼市,島夷居處無鄉里。黑皮少年學採珠,手把生犀照鹽水。”到元代,澎湖已有漢族居民1600多人,多是從大陸沿海地區遷移去的。西元1360年,元朝政府在澎湖設立巡檢司,專事管轄澎湖和臺灣。1603年至1624年,荷蘭殖民者兩次侵佔澎湖,都被中國軍隊趕走。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率大軍2.5萬人收復臺灣,也是先到澎湖,從澎湖出師的。

  澎湖列島都是火山島,各島的地形相似,地勢平坦,沒有山嶺,也沒有河川,從海上遠望這些島嶼,就像是巨大的盤子倒扣在藍天碧水之上。漁業是澎湖最重要的産業,主要集中在澎湖本島,盛産石斑、龍尖、小管、龍蝦、海臭蟲等魚蝦類及九孔、鐘螺等貝類。澎湖列島漁民多,環島海濱帆檣林立,入夜後萬點漁火流動,甚為壯觀,所以“澎湖漁火”曾被列為臺灣八景。每年10月到第二年4月,是澎湖的東北季風期,每當這個時候,強風挾帶著海水吹襲各島,往往一夜之間就使地面上的新綠變成焦黃,鹽分滲入土中,嚴重影響農作物生長。但是勤勞質樸的澎湖人還是靠自己的雙手讓貧瘠的土地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棱角絲瓜、嘉寶瓜、哈密瓜是澎湖的三大特殊瓜果,澎湖花生也是享有盛名的農産品。特殊的地質構成還賦予澎湖另外一項特別的産品,那就是文石,世界上只有義大利還出産這種寶石,但是品質遠不如澎湖文石。

  “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當年一曲《外婆的澎湖灣》,讓大陸民眾對澎湖心馳神往,也對澎湖的仙人掌産生濃厚的興趣。在澎湖列島,時時處處都可以看見仙人掌翠綠的蹤影。澎湖原來不産仙人掌,據説是當年荷蘭人引進的,如今這些翠綠的身影成為澎湖美麗的點綴。聰明的澎湖人還將絳紅色的仙人掌果實當作原料,做成餅乾、果凍、冰淇淋等酸酸甜甜的特色食品,這些特色食品成為遊客的最愛。

  澎湖比臺灣本島開發早了400年,留下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遺跡和神奇傳説,例如有400多年曆史的天后宮,建於乾隆年間的文石書院登瀛樓,建於康熙年間的觀音亭,建於光緒年間的西嶼炮臺。這些豐富的人文遺産與“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等自然資源一起,如今都成為澎湖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吸引著遊人從遠近各地紛至遝來。

 

 
台灣網 版權所有